现行制度下,证监会大包大揽。在IPO环节,哪家公司有资格上市,何时上市、定价多高,募投项目是否具有盈利前景,全部要由发审委来审定。一句话,一家公司能否鲤鱼跃龙门,全看证监会。在并购重组、定向增发与退市等所有环节,也是证监会说了算。
一位刚上发审会不久的拟上市公司董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说,“你别看这些企业家见多识广,但是到了发审会现场,没有人不紧张,有些人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他就曾听说某公司董事长在IPO无望后直接瘫软在发审会现场,只能由人抬着出去。
与此同时,这位董秘也坦言,发审委员的专业能力都很强,身后还有庞大的智库资源支持,通过发审会也就是经过了最严格的审核。
要命的是,我国一直是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其投资专业能力并不强。庄家们“夜雨剪春韭”怡然自乐,散户们则往往“新炊间黄粱”空自欢喜。对广大散户来说,没有其他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评级,证监会的严格审核就是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背书,也只能高度依赖证监会的审核。
一旦上市公司造假、业绩变脸、股价下滑,散户们自然就要找监管部门讨说法,也就倒逼证监会两眼紧紧盯着股市涨跌,随时准备应股民诉求,扑火救市。被股指绑架的证监会主席也就始终未能摆脱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周道炯所自称的“救火队员”角色。
市场
IPO提速被视为罪魁祸首,也是此次多方人士怒怼刘士余的直接原因。随着IPO步伐放缓,减持新规出台,市场两大失血点暂时被堵上,大盘立即报之以李,向上反弹,舆论也不乏对刘士余开明态度的赞扬之声。
然而,若是在舆论裹挟下,证监会果真再次踩下IPO常态化、市场化的刹车,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倒退。在过去27年里,曾经有过9次IPO暂停,却没有哪一次能够让股市由熊转牛。
多年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一直是A股发展的目标。可惜,直至今日,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A股数次冲击MSCI(明晟指数)未果,没能拿到国际通行证,恐怕最关键的原因还是A股市场化程度不够。暂停IPO就是我国股市政策市最鲜明的表征之一。
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关口就是IPO市场化,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殷鉴不远。2009年,A股市场第一次尝试IPO市场化改革,IPO节奏市场化、IPO定价市场化,新股上市首日也没有涨跌幅限制。结果,“新股不败”的神话破灭。然而,三年后的2012年10月中旬,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证监会按下IPO“暂停键”,本轮改革戛然而止。时任证监会主席也于数月后调任山东,他曾提出的“IPO不审行不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