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了阻断日军通过阿拉干向印度推进,英军组建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组成的部队——“孟加拉V支队”。但是,当英国人撤进印度之后,这支已经被武装起来的队伍并没有将注意力投向日军,而是用来驱赶阿拉干的佛教徒(若开族)。
根据缅甸人和英国人的记录,成百的村庄被V支队烧毁,超过10万名佛教徒被杀害,仅边境小镇磨豆就杀掉了3万多佛教徒。
说到当年V支队欠下的血债,若开人甚至用上了“种族清洗”这个词。可见,若开人和罗兴亚人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的。
难民
对于今天的缅甸来说,更为严峻的问题,还有罗兴亚难民问题,而这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的。
二战结束后,英国人回到缅甸,并要求V支队将抢占的土地归还给若开人。但是,这些孟加拉人没有把土地归还原主,而是组建了“穆斯林解放组织(MLO,后改名为“穆斯林圣战党”,Mujahid)”,并联络印度穆斯林的领袖真纳(巴基斯坦国父),试图“携”地加入不久后就要从英属印度分离出去的巴基斯坦。
这一愿望最终告破。他们被迫与缅族、掸族、克钦等缅甸其他民族一起组成缅甸联邦。但对于孟加拉的身份认同并没有消失。
缅甸独立之后,“穆斯林圣战党”曾多次发动了针对联邦政府的圣战,捣毁了若开邦北部幸存的佛教徒村庄,控制了整个若开邦北部和缅巴边境(当时孟加拉国尚未独立,属於东巴基斯坦),使得更多的孟加拉贫民得以涌入若开邦。
此外,随着印巴分裂和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建国等事件的发生,孟加拉地区的经济长期处於欲振乏力的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孟加拉难民逃进若开邦,进而蔓延到缅甸内陆。
据法国远东学院学者雷德在其论文中披露,1975年(孟加拉从巴基斯坦分离後不久),时任英国驻缅甸大使馆官员奥布莱恩在使馆的内部档案中记录道:“他承认,超过50万的孟加拉越境者进入了若开邦,而缅甸政府有权拒绝他们。”这里的他,指的是时任孟加拉驻缅甸大使凯瑟。
清剿
历史上遭受了如此残虐的对待,加上尖锐的宗教信仰冲突,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理智上,若开人以及缅甸军政府显然都无法容忍罗亚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