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杨楠的带兵之法成为官兵津津乐道的话题,这让同是排长的聂宝剑感到脸上很有光彩,自己的媳妇这么能干,自然心里美滋滋的。乐呵归乐呵,聂宝剑还是有压力的,“下山提‘功’来见”的约定让他不敢怠慢。虽然通信营和工兵营的宿营地仅仅相隔800米,但聂宝剑严格遵从承诺,一周和杨楠见一次面。
去年,师工兵营列装某新型机械化桥,全车采用液压装置,自动化程度很高,这让专业对口的聂宝剑兴奋不已。喀喇昆仑的极端天候让机械化桥车也患上了高原反应,发动机功率下降,架桥速度受到影响。高原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超过2米每秒即不宜架桥。高原路况条件差,处处高山阻隔、峡谷纵横。桥车自身载重大,稍有大意,则会陷入坑穴、滑向深渊。
聂宝剑向高原宣战。进驻喀喇昆仑以来,他带领战士先在平地上开沟模拟练习,再在窄河浅水上一步一动施训,最后在波涛汹涌的喀拉喀什河上进行实战化战场保障演练,逐步摸清新型机械化桥在高原的习性脾气,找准人和装备的最佳契合点。
喀拉喀什河翻腾的白色浪花拍打着两岸,不时有轰然倒塌的土石卷入激流之中。聂宝剑担纲的4跨钢桥架设实兵演练即将开始。这也是该型机械化桥首次在喀喇昆仑进行实战化架设。
弥漫的硝烟中,4辆机械化桥车向进出路口疾驰而来。聂宝剑挥动手旗,指挥首辆桥车沿标定线路倒车,准确进入架桥位。汽车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操作手按下启动按钮,只见桥车缓缓放下稳定支腿、顶起升降架、松开锁钩,桥跨慢慢成“人”字形展开。操作手迅速连接桥脚液压装置,2根粗大的桥脚稳稳扎入水中,桥跨平稳到位。完成架设的第一辆车开出,第二辆桥车快速进入架桥位。就如两节火车车厢连接一样,“老虎头”与“单双耳”严丝合缝,两桥跨无缝对接。
42分钟,4跨钢桥首尾相连,稳稳站立在喀拉喀什河的激流中。天堑变通途,滚滚车流从钢桥上疾驰而过。海拔5200米,4跨新型钢桥一次架设成功。聂宝剑高举指挥旗的双手久久没有放下来,他面向冰雪覆盖的大山嘶声呼喊,释放压力,放纵激情。
一红一绿两面指挥旗迎风招展,红如高原红柳的枝条,绿像高原红柳的细叶,眺望雪山,根扎高原。
3一个云端天路架飞桥,一个雪山战场联银线。新婚夫妻同赴喀喇昆仑的举动让官兵们很受感动,师党委临时动议,破例一次,给小两口准备一座新婚帐篷,算是高原上临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