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党委名义专门给两人腾出一顶帐篷的消息不胫而走,官兵们拍手叫好。在呼吸急促、走路摇摆、皮肤灼伤的高原,这一暖心暖肺的决定挑动了官兵极为敏感的情感神经。小两口牵手走进“夫妻帐篷”。里面的设置虽然简单,但弥漫着满满的幸福味道。两人相拥而泣,轻轻抚摸一件件“家当”,又牵手走出来,从此再没有回过这个“家”。
杨楠说,喀喇昆仑山很冷,“帐篷之家”很温暖,这是师党委充满人性之美的关爱,我会永存记忆深处。我们很想在这个“家”相聚,但我们不能,它是激励我们练强本领带好兵的“精神之家”。
聂宝剑说,师首长越是这样关心,我们越觉得应该把兵带好,把高原适应性训练抓好。我和爱人的想法不约而同,我们都有自己的兵,在艰苦的高原,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离开自己的兵回到那个“小家”。
那顶“夫妻帐篷”一直空着。
为了喀喇昆仑之约,小两口也是蛮拼的,心中装着的是兵,脑子里想的是训练,雪域高原成为他们比翼齐飞的舞台。喀拉喀什河横穿高原训练场。聂宝剑手下的几个班长很是机灵,训练前,他们已经打探清楚今天女兵排要在哪儿架设接力车,于是他们就把架桥训练地点选择在距离女兵排不远也不近的点位,以免引起排长的怀疑。
男兵排,女兵排,一个在河的这边架桥,一个在河的对面架线。钢桥横卧河面,男兵女兵们簇拥着他们的嫂子、姐夫相对走来,在欢笑中相聚在桥的中央。战士们说,这才是真正的“鹊桥相会”。
短暂的休息时间,战士们不放过闹腾这对新婚小夫妻的机会。女兵、男兵一起起哄,让姐夫、嫂子表演节目,直到夫妻俩江郎才尽,才算放过他们。雪域高原的寂寥,点燃了这对军中伉俪爱的火焰。战友情、夫妻爱,同样炽热,凝聚着他们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对喀喇昆仑精神的发扬。
短暂的相会后,两人含笑握别,又继续着相距800米的坚守。不是不想见,不是不能聚,是他们更加理解肩上的责任与担当。高原风霜起,任凭苦难来。喀喇昆仑之地海拔高、氧气少,没事,那就张大嘴巴加大呼吸的频率吧,因为这个地方必须有人守!
(《解放军报》2016年12月05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