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恩泽的梦想诞生于1954年的那个夏天。那年,他刚好20岁,即将从哈尔滨第六中学毕业。这一天,平静的学校突然噪动了起来——2名从未见过的军人,来到学校为兴建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宣传招生。
说实话,与人们心中的清华大学相比,哈军工尽管受人瞩目,但毕竟还是后起之秀。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成绩优异的苏恩泽果断地放弃了报考清华的第一志愿。
别人看来难以理解的事情,苏恩泽却心如明镜——等待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了!还记得1948年的那个秋天,解放军将攻打锦州的消息传遍哈尔滨。舍近求远,有人表示不解,苏恩泽却觉得:“好一招关门打狗,看来解放东北为期不远了!”一名心智尚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却有这般见地,苏恩泽自己如今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最终,苏恩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走进哈军工的大门,成为第一届学员,同时也开启了他期待已久的军旅生涯。
简易的开学仪式在操场举行,只见从朝鲜战场归来的陈赓院长站在一个砖砌的土台子上,就来了一段激情澎湃的动员,其中有一句话至今让苏恩泽难以忘怀:“在军工学院,你们都是来吃菜的,教授们都是做菜的,我们这些领导都是端盘子的……”
一次动员,就是一次洗礼,尤其这个形象的比喻,让苏恩泽渐渐坚定了一个想法:“一根筷子易断,十根筷子难折,与其自己一人厉害,不如教育别人,让大家都厉害。”也是从那时起,苏恩泽决定先做一个会吃菜的人,再做一个会做菜的人。1960年底,苏恩泽从哈军工毕业,留校任教一年后,分配到空军工程学院,开启了他的另一段旅程——教书育人。
2 从学生到教员,转变的不只是身份,更是职责的升华,毕竟想要和做到之间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1962年1月,来到空军工程学院的苏恩泽毫不犹豫地迈出了第一步——主动要求下连当兵锻炼。当兵就要有当兵的样子,苏恩泽悄悄地换下了干部的“星”,戴上了战士的“拐”。那是苏恩泽流汗最多的一年,也是收获很大的一年。白天,他同战士们一起检修飞机,一起摸爬滚打;晚上,他与大伙儿一起读书学习,一起站岗放哨。时光短暂,烙印却很深刻,年底,苏恩泽被评为“五好战士”。
这个嘉奖成为苏恩泽最为骄傲的荣誉,它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苏恩泽:搞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充分了解基层的训练演习任务和岗位需要,才能剑有所指、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