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市会商合作、军民技术交流、项目发布展示、成果转化对接……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院校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等优势,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金、成果转化等要素的军地双向互动,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等方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产业基地化是上海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上海市科委领导介绍说,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已于今年8月在闵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上海首个市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记者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军民两用处获悉,上海还将用3到5年时间建成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区,力求成为体制机制完善、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高效、产业集群涌现的自主创新高地、融合产业基地。
大会开始前,记者在签到处看到来自华东五省的众多企业和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的代表排起了长龙。从起步时的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到如今机构、制度、平台、产业一应俱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系统规范推进,让与会专家感慨不已,上海在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合作研发、成果共享的军民科技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机制,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上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布局重点领域到助力改革强军——
500多项成果绘就未来融合蓝图
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遥控机器人可以深潜至水下6500米左右,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用于海底地形探测、水质监测、打捞救助、水下布雷等多种用途;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的“墨子号”太阳能无人机等比例样机继去年首飞后再次亮相,翼展达13米、起飞重量35公斤,有望实现普通无人机做不到的24小时昼夜飞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在空间宽谱段高光谱探测领域的空白……
不少军队装备部门的同志感慨,本届大会发布的500多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绝大部分是科技含量高的尖端前沿技术,许多是促进部队建设发展的急需项目。警备区政委马家利告诉记者,上海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注重向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聚焦,围绕空、海、天、网等国防核心领域发力,不断突破瓶颈难题,不少前沿技术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