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攻防兼备
武备方面可以肯定的是,B-21一定会有个像B-2那样大型且配置灵活的武器舱。可选空投武器的种类会包含已有的大部分空地武器,当然也包括像B-61这样的核弹。B-21在项目设计之初,就把突破对手的先进防御体系和打击地面机动目标作为作战对象。武器的复合配置以及打击分散目标专用的小型空地制导武器会是B-21的常见的武器携带方式和经常配备武器。
以往的轰炸机在“攻”的方面可以说发挥到极致,但在“防”的方面相对薄弱。早期的B-52装备有雷达制导的尾部炮塔,防止战斗机从尾部突袭。但随着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的高速发展,轰炸机的自卫武器很快就成了摆设,轰炸机更多地依靠电子手段和红外诱饵弹来自保。发展到B-2的时代,隐身不仅是进攻的掩护,也成为自保的主要手段。电子技术的进步,也让轰炸机电子防卫能力得到极大加强。如B-2A所装备的AN/APR-50自卫管理系统(DMS)就综合了电子对抗、电子支援、雷达接收告警三大功能。在美国空军1998年将电子战飞机全部除役(美国海军仍装备EA-6B和E/F-18G)的背景下,身临高度威慑的空域执行任务,轰炸机所拥有的电子战能力必须不亚于专业的电子战飞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电子战飞机。2012年的一条消息称,美军计划用BAE系统公司的电子自卫设备替换已经日益老旧的AN/APR-50自卫管理系统,目前尚不知替换工作进展如何。如果这条消息确认属实的话,也就可以理解BAE系统公司在这次B-21的7大供应商中扮演的角色了。预计B-21会装备更高集成度的电子侦察/干扰/对抗系统,并在“系统簇”下协同专业电子攻击装备对敌方预警雷达系统展开攻击。
尽管拥有了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但缺乏“实打实”的硬对抗手段,没有实体的防御方式仍是轰炸机的痛脚。面对来势汹汹的地空、空空导弹,现在轰炸机在遇到威胁时,能做的就是打开电子干扰,扔扔诱饵弹,做一下笨拙并且没啥用的机动动作,剩下就是听天由命了……现在,定向能武器的机载化趋势,让轰炸机再度拥有自卫武器成为可能。今年美军将进行功率大于10kW电驱动激光高能武器的演示验证工作,预计2022年前后实现F-15级别战斗机携带激光吊舱摧毁来袭导弹。2029年前后实现100kW机载激光武器配装。相对于2037年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B-21来说,笔者预计B-21不仅会装备激光自卫系统,充裕的研发装备时间,更有可能让B-21装备一个非常完善的激光硬杀伤系统。
B-21的使用方向及参考意义
B-21如顺利装备并达到一定数量,的确会给我国构成很大的战略压力。但笔者判断这些压力主要聚集于南海及台湾海峡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地区。至于网上流传的B-21从关岛起飞渗透至北京上空盘旋5小时,从迭戈加西亚起飞恒河口加油直扑德令哈等论调,基本可以看做外媒的鼓吹。中国不是南联盟或伊拉克,且不论B-21能否顺利渗透至北京与德令哈,攻击像北京这样的目标面临的将是不可控的政治风险和终极报复。因此B-21使用的最大可能性还是局部冲突中撕开敌方先进的预警侦察系统,瘫痪先进的防御设施,继而让无隐身能力的战机从防御缺口中突进,摧毁制衡美军的反击武器,实现压倒性军事优势,完成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B-21的出现也给我国战略防御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回顾西方国家近些年来空袭作战经验,伊拉克、南联盟、利比亚等国的防空体系都是首先被打击的对象,而且防空体系哪怕出现局部缺口,很快就会转变为整个作战体系的溃败。在空袭作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针对性地选择民用设施作为轰炸目标,当然总是会以“情报错误”“误击”等借口为自己开脱。攻击民用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公用基础设施、交通枢纽、民生工厂和物资储备中心的主要意图还在于展开对目标国民众的心理战,通过对目标国民用设施的破坏,造成目标国群众的厌战和恐惧情绪,让这种情绪扩散到整个社会,干扰抵抗意志和政府决策。
我国已经历了60余年的国家建设和30余年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得到相当的积累。面对B-21这种专门渗透的轰炸机,旧有的“放进来打”、“关门打狗”等国土之内搞防空方式就变得很不合时宜。B-21的主要进攻路径最大可能性是来自海上,因此,我国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体系完备的太空/海基远程预警系统和舰载导弹防御系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拦截?是否要加强以航母为核心的舰载航空兵建设,以拦截美军从海上方向对我国的侦察和挑衅活动,以及在更先进的预警系统支持下拦截B-21的来犯?是否要建立一套高空远程侦察系统,有效地监控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任何企图?这些问题都留下了许多深度思考的空间。同时,“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这个道理依然不过时,希望能早日看见我国的空中战略进攻力量,在广大的域外疆场对敌军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