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并不满足,又开始实施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他深知全军空降空投技术人才凤毛麟角,为培养更多的空投战斗员,甘当幕后英雄,主动请缨扮演教员角色。对此,有人笑言:“老蔡当的是兵,操的却是领导的心。”
面对层次不同的战士,他为每个人的训练方式进行“量身定制”。甘肃战士马仲锐刚分到空降勤务连时,基础薄弱,在大项任务中,只能“稳居四线”。为此,蔡条阳就与他“结对子”,专门制定训练计划,亲自指导。在今年总部临时应急拉动中,马仲锐一举摘掉了“吊车尾”的帽子,带领三名战士在短时间内对某型脱离锁精确定位,快速装配。当看到一簇簇伞花从机舱“吐”出,合抱着伞兵战车徐徐落下,实现物伞分离安全着陆时,蔡条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处理特情让不少人感到棘手,却成了蔡条阳的“杀手锏”,也是他向战友传授技能的绝好机会。他总结出“一看二试,三调整四对接”的经验,次次都能将难题迎刃而解。还将自己总结和整理的10余万字笔记,上百条的心得体会印成小册子,毫无保留地与战友一起分享。如今,他所带领的团队散布在全师各连队,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达一百余人。
蔡条阳不仅热心培养新人,还积极钻研创新。某年,某新型运输飞机进行空投试验,蔡条阳被派到现场参与试验空投任务,但在对事故系统进行空投论证时出现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试验任务被迫暂停,各级领导都十分着急。
第二天,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几十位专家现场观看录像分析后无果,相关厂家也束手无策,面对装备他们发生了激烈的讨论。此时,正在对空投装备进行清理的蔡条阳听到了专家们的讨论,他走上前去大胆发言:“各位领导、专家,我是负责这次空投大件的空降兵技术员,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凭借着丰富的重装空投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蔡条阳结合现场器材装备,详细讲解了重装空投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专家组组长当场邀请蔡条阳参加分析研讨会。最后,经过反复研究分析,专家组采纳了蔡条阳的分析意见,该新型飞机空投实验任务也圆满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蔡条阳因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说起他,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当之无愧的‘兵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