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中国人还要无脑迎合西方的“审丑”到什么时候?

观察者网 2021-11-25 14:31:33
A+ A-

文化挪用,英语原文叫cultural appropriation,指一种强势文化基于刻板印象,出于歧视、恶意解读等动机,对弱势文化的抄袭和误用。整个过程未经弱势文化的同意,也就不存在理解与尊重。因为强势的一方,只在乎构建的“他者”是否符合心意,而不在乎与现实相差多远。比如找一个白人女性穿旗袍、用筷子,蹩脚地植入“东方元素”,就算“合格亚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白人演员把脸涂黄,来饰演亚裔角色,创造了充满歧视的“yellow face”一词。美国缺少亚裔当演员吗?显然不缺,但当时的美国社会,却容不得他们在影片中扮演自己。

其实文化挪用,可以归入萨义德批判的“东方主义”范畴内。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在研究东方时,变得极端“二极管”,把先进、理性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落后、愚昧则甩给想象中的东方。这是一系列刻板印象的出发点,历史来源颇深。往远了说,可以扯到“上帝之鞭”、匈奴阿提拉大举入侵欧洲,拳打东罗马,脚踢西欧蛮夷。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给西方的祖宗们留下了严重的PTSD。直到近200年来,欧洲列强通过工业革命与殖民,逐渐对全世界建立起物质和心理优势。他们对东方的幻想中,少了恐惧,多了带有种族优越的歧视,同时保留了一丝对未知远方、异域风情的沉迷。具体来说,在“黄祸论”的基础上,西方眼里的东方男性,要么是愚昧、懦弱,要么是阴险、邪恶如“傅满洲”,最终将被打败的反派;东方女性,则是妩媚、柔弱的“蝴蝶夫人”,渴望白人男性的拯救。

东方主义还有一种延伸,叫做“自我东方主义”。文化弱势的一方,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参与刻板印象的建构。为了获得强势方的认可、获得利益,他们根据对方的印象来塑造自己,接受了“思想殖民”。我们在讲不丹那期节目的时候,提到过西方如何阴差阳错,发明出“香格里拉”这个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旅游IP。而中国偏偏有个县主动改名,接受了这种西方植入来蹭流量。这次的陈漫事件,也是“自我东方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么,该如何破除这种“东方主义”迷思,让类似的事情不再重演呢?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