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中国人还要无脑迎合西方的“审丑”到什么时候?

观察者网 2021-11-25 14:31:33
A+ A-

东方主义归根结底,有两个来源。首先,它需要一个“他者”,来定义“自我”的内在需求。有的人需要踩别人,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性”;有的人需要捧别人,来与不喜欢的那个自己切割。你越是对“自我”不满,就越需要塑造一个“他者”,来获得满足感。所以,打破东方主义,关键不在“他者”,而是“自我”,是“自信”。如果我们自信自己的文化,自然就不需要从“他者”身上,来寻找“自我”。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有了更多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机会。但是,表达“自我”的前提,是要对“自我”有个正确的认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与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一副摄影作品,表达的是不是中华文化,不在于人物穿了什么衣服,戴了什么头饰,涂了什么妆容,而在于它反映出的,是不是中国人的精神。请问陈漫那些号称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有几张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与风骨,有几张能让人感觉,她拍的是个中国人?

其次,东方主义来源于一种文化霸权,它的背后,其实是权力和秩序之争。我的权力大,我就可以定义你,你只能接受,甚至为了迎合我的口味,要活成我认为的样子。西方国家在文化市场中,拥有与市场不成比例的话语权。举个例子,过去国内没有电影市场,拍电影主要挣的是dollar,那肯定要拍出西方观众爱看的电影,满足他们的猎奇心,再加点现代性的反思,让人家怀念下过去的“美好时光”——深度,就有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可西方占了先发优势,带偏了许多人的口味,定下了各种规则,把“西方的”变成了“普世的”,所以拍电影,还是要先满足西方人的口味,才能有更多受众,拿各种“国际”大奖。摄影也是一个道理,甚至因为圈子比电影更小,导致西方口味占的份量更重,“国际认可”几乎就等同于“西方认可”。我们国内市场,还特别吃这一套,奉“西方认可”为圭臬,让那些迎合西方口味的“圈内顶流”,国内国外赢两次。这哪里是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根本就是中华文化的“西方化”,是一种文化上的反向入侵。

打破东方主义,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市场,更具体地说,是市场中的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我们不但要拒绝西方洗脑,坚持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更要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我”,让艺术家与资本知道中国公众的“口味”,对不符合我们“口味”的作品,坚决说“不”。不论你是什么国籍,什么大牌,如果你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滥用我们的文化元素去哗众取宠,那请不要在这里吃饭砸锅,我们不能忍。至于你拍什么照,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买帐,也是我们的自由。某些西方大牌,或者屈从于他们的中国“大咖”,时不时就要搞一些小动作,因为人家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觉得我们骂他们,是低情商,是玻璃心。我们就要告诉他们,这事儿很大,非常大。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