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高新产业表现强势,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水平阶段,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动能

星期五 2019.01.25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高新产业表现强势,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       2019-01-25 09 : 27
A+ A-

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水平阶段,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动能。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其中,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动能壮大。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告诉记者,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9%,这些都表明,我国的新兴产业动能开始凸显,为实现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不断攀升

宁吉喆在21日的会上介绍说,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3.9%,在沿海一些地区比重还要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科技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实际上,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一直被视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力军,能有效地改善我国产业结构,近几年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在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明显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增长,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统计局2018年11月发布的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也和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相呼应。

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春晓认为,2014年我国找准了经济新常态,根据新常态的特点,结合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2015年适时提出了和国际一致运行的计划,中国经济也步入了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

他还表示,尽管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不断凸显,但是目前新兴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落地,传统产业的升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逐步增大体量,进一步助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期。

除此之外,新动能指数攀升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定增加,市场活力不断激发。2017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增加到1924.9万户,日均注册5.3万户;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增加到4063家。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对记者指出,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而目前创新能力突出的地区也正是营商环境优良的地方。2019年,应该继续加大资本市场的扶持力度,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家做事。

聚焦科技创新、高质量制造业

新动能的增长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 2019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下称《报告》),从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全球城市做出评价。《报告》显示,入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国城市排名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所长李如心21日告诉记者,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关于高技术制造、新兴产业的各项指标也印证了他们报告监测的结果。

该《报告》显示,与2018年相比,中国入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的城市数由8个增加为10个,数量已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二,其中7个排名都有所上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我国大陆地区深圳、北京、杭州排入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球20强,北京、上海进入了高端装备的全球20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北京、深圳、上海的企业研发投入均进入了全球30强。PE、VC、众筹等金融活动十分活跃,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旺盛,数字经济增长引领全球。

可以发现,在全球科创中心百强的10个城市中,基本都来自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来看长三角有3个(上海、杭州、南京),粤港澳大湾区有3个(香港、深圳、广州),京津冀的北京排名中国城市第一。

而在祝宝良看来,如今生产要素、人力、技术也都在往大的城市和几个区域聚集。他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地区产业转型转型和行业发展迅速,因此有了集聚现象,此外包括贵州 、成都、 武汉等几个点也在发挥集聚效应。“这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使得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越来越集中 ,这样一来可以集中建设,并形成产业集群。”他告诉记者。

除了创新指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地方发力的重点。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排在首位。该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近日地方两会已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生物医疗等词频频出现。

以安徽为力,2019年,该省将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此外,安徽还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优势。开拓新材料、现代医疗医药、环保技术装备等产业潜力。并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打牢资源型数字经济基础,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制造业强省江苏,也提出聚焦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环节,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端制造品牌。

张春晓对记者表示,今年要使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全面跟进,必须牢牢盯住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从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运行通道等方面继续着手。“例如跟进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硬件,加快培育和引进适应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在生产关系上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责编:计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