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件事出动15个部委,要对标美国、欧洲和日本)
一份文件搅动了昨天(9月13日)的舆论场。
这是一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文件,标题共有28个字:《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
文件有多重要先按下不表,单是想到这么多个中央部门会签文件,要动用的人力、要协商的意见、要走的流程,就相当不简单。
更何况,文件里明确了让广大车主以及更大范围人群眼睛一亮的时间表: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
乙醇,就是我们所说的酒精。
我国已尝试了16年
2020年,其实也就是再过三年。
政知见发现,这个时间表定得并不突兀,因为使用生物燃料乙醇在我国并不是一片空白。
早在2001年,我国为了解决大量“陈化粮”、调整能源结构,经国务院同意就曾启动生物燃料乙醇试点。此后,全国陆续已有11个省区——包括黑龙江、河南、吉林、辽宁、安徽、广西6省(区)全境和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湖北5省的31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规模虽然居世界第三位,但去年约300万吨的实际消费量,还不到全国成品油消费的1%。
而环顾全世界,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上马了诸多项目,如美国“能源农场计划”,巴西“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计划”,法国“生物质发展计划”,日本“新阳光计划”,印度“绿色能源”工程等。
拿美国来说,去年全美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达4554万吨。通过立法,车用乙醇汽油在美国应用已实现全覆盖,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4350万吨,增加就业岗位40万个。
有必要、搞得起
16年来“不温不火”,为何要在此时大力推广,甚至要求3年后实现全覆盖?
按照国家能源局官员的话说,一个是要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需要;一个是咱们每年生产的粮食超期超标,能用得起;还有一个是技术上经验上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