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本届中央的巡视工作进入收官季。
这项中共创立初期就建立的制度,在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发挥了巨大的震慑作用。5年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共组织开展12轮巡视,光中央一级的巡视任务就有277个,具体细化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事业单位、中管高校等板块。除了常规巡视外,还创造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回头看”等新形式,一些问题多的地方,得到了中央巡视组两次“眷顾”。
今天,中纪委公布上半年对14所中管高校的巡视结果,再加上接下来还要公布的15所中管高校的巡视结果,中央第十二轮巡视,也就是本届中央最后一轮巡视即将圆满收官。至此,本届中央将首次在中共历史上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差别
2013年6月,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成了第一所被巡视的中管高校。2014年3月,复旦大学成为第二所接受中央巡视的中管高校。时隔3年后的2017年3月,中央的第十二轮巡视,全面进驻剩余的29所中管高校。
与人大和复旦的巡视背景不同,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就高校党建等问题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可以想见,这次对剩余29所高校的集中巡视,印照的就是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精神。
所以,我们仔细比对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巡视反馈意见,和本次公布的14家中管高校的巡视反馈意见,就能明显感觉到差别。
在对人大和复旦的巡视反馈意见中,巡视组揪出的问题主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包括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等问题。
比如对人大的巡视就指出: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财务管理、领导干部薪酬管理、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结果就是招生处长蔡荣生的落马。对复旦的巡视反馈意见则更是开门见山,直指科研经费的使用、江湾校区基建等具体领域存在腐败风险。
但3年后,集中公布的这批高校巡视反馈意见,高校党建问题成为本次巡视的核心关切。这倒应了2015年底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对巡视工作的一个定义:“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
政治
什么是巡视组关心的政治问题?巡视反馈意见毫无例外提到了“四个意识”,而且同一周前公布的4个省、4个单位“回头看”的巡视意见一样,都用了“四个意识”不够强,而且郑重放在了反馈意见的首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