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惠己及人助益全球——海外人士点赞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通”与“融”
新华社记者刘云非
随着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走出国门的“中国铁路”全球图谱再度更新。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美洲,这一带着鲜明中国印记的轨道交通正编织起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一轮科技变革风起云涌,共享和数字经济正当时。“今天,人们在新加坡、伦敦、纽约、波士顿甚至哈佛大学校园里,都能看到ofo小黄车。”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说。得益于网络和平台基础设施,ofo等中企走向全球,成为移动互联界的“弄潮儿”。
海外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基础设施“硬件”与信息网络“软件”的全球化态势,反映了中国经济逐级渐进的内在逻辑,也给全球经济大棋局带来了联通与融合的巨大红利。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正助力全球经济朝着平衡与可持续方向迈进。
基础设施先行——中国经济腾飞的“驱动器”
中国经济腾飞,得益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资本红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红利,在这一进程中,诸多要素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既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也激发了经济增长潜能。巴西中国问题专家罗尼·林斯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逐步形成。公路方面,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接了县级及以上行政区。此外,中国初步建成干支衔接的水运网,民用机场体系也基本成型。
立体交通网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带动汽车、船舶、冶金、物流、电商、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此外,交通基础设施利好中国全方位开放。海上运输承担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以及98%的进口铁矿石、91%的进口原油、92%的进口煤炭和99%的进口粮食运输量,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货物联运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表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既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世界市场配套供给。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上升通道,远不是顶峰,将持续给世界经济释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