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开墙打洞,把房子给“玩”坏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其核心功能就在于居住。然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民下海热”开始,不少人为了扩大房子的边际收益,热衷于把临街房屋“开墙打洞”,改造成所谓的商铺、旺铺。其租金固然可以翻倍地增加,却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房屋的居住功能。
笔者所在小区,乃城市繁华之地和商业黄金区,人气爆棚。临街一楼的住户尤其把经济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将自家居住的大房子租给蛋糕店,坐收近万元的租金,然后再在另一偏僻小区花3000元租房住,每月享受利差5000元。谁知蛋糕店老板嫌房内空间零碎、影响生意,大刀阔斧将几面墙和柱子砸掉。商铺空间是宽畅通透了,但整栋的住户都遭了殃,楼房开裂墙体变形,朝着“比萨斜塔”方向发展。有几户担心楼房倒塌无奈搬走,更多人则不停地向房管城管住建等部门投诉,甚至要闹上公堂索要赔偿。
下面再提供一个更为具体直观形象的“开墙打洞”样本:相信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楼效应”:前不久北京朝阳区开展“开墙打洞”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有记者跟随前往现场采访,在安华西里社区,工程车辆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居民楼底层的门脸,当招牌、玻璃门等装潢全部卸掉后再无遮挡,周边居民终于看清了“开墙打洞”极其可怕的隐患本质:原本好好的一面承重墙,被经营者完全削去,居民楼二层就像悬空一样。生活在这样的楼上,你能安安稳稳地睡觉、做一个好梦吗?
愈演愈烈的“开墙打洞”现象,真的是把房子给“玩”坏了!
我国城市楼房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依靠砖墙承重,由上至下的力量全部通过墙体来传导,承重墙拆改后无论改动大小,其承载能力都会变得薄弱。而不少房主或租户,根本分不清承重墙、共用部位隔断墙、外用防护墙、抗震墙的区别,在拆改时雇来野蛮施工的“黄大锤”拆墙毁梁,使着蛮劲儿狠砸,可以说是每砸一锤,房屋的安全性稳固性就减少几分,风险性危险性就急剧飙升几分。
城市生活需要临街店铺林立的繁华场景,应该容得下人们逛街轧马路观风景的惬意情怀,但其前提和条件是安全必须得到百分百保证。换句话说,安全基础上的情怀才是真情怀,不断积累风险、将人推向险境的是假情怀。“开墙打洞”现象不整治能行吗?早在2014年北京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整治沿街民宅‘开墙打洞’经商问题的建议》,据其不完全统计,当时北京市临街民宅首层擅自拆改用于经商的就有20多万处,不同程度地破坏建筑主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并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成为城市管理一大顽疾。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居住安全生命安全,对房子不能这样“玩”下去了!更何况《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将擅自变动建筑主体或承重结构的行为视为违法行为,规定了详细的处罚办法。监管执法部门必须据此理直气壮地向“开墙破洞”现象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