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南锣鼓巷,笔者每天上下班都要坐6号线地铁从它下边经过。这几年来,老家来的朋友啊、同学啊,除了天安门、故宫是第一选择之外,长城等远距离的景点已经不是他们的必选,反而南锣鼓巷这种还保留着老北京胡同味道的地方和后海一样成为外来旅游的重要选择。更何况习大大还专门到南锣鼓巷地区来调研过呢。很多商家们正是看中了南锣鼓巷这种所谓的人文气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在南锣鼓巷半火半不火的时候就租下了小门脸开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店。
这几天,在南锣鼓巷有一家叫做朴道草堂书店就一下子火了一把。原因并不是世界读书日的到来他们家收到了诸如习近平总书记或者李克强总理的回信,而仅仅因为他们家的门脸属于违规开墙打洞,要封起来恢复成原来墙的样子。于是店家不干了,充分发挥了当下互联网中自媒体的强大作用,硬生生地炒作成了一个新闻热点事件,估计也够政府部门忙活一阵子了。
这个热点事件一出来,当然会有各种评论的声音蜂拥而至,很多天然地仇视政府的评论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个拆违事件进行批评,诸如“一刀切、不顾人文气息、政府的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等等。笔者看到有一篇文章叫做《整治拆墙打洞应依法而行》,其中提到“市民认为开墙打洞给市民提供了便利,并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隐患,也不会影响市容”,而且这还是一个叫做“才良律师事务所官方号”的公众号发的。
笔者忍不住要问一下,这里的“市民”指的是什么层面的市民呢?是这附近的原住民还是有北京户口的居民?亦或是更广义上的络绎不绝的游客?不管是北京这座偌大城市的市民还是外来的游客,他们当然可以看完书就离开,而附近的原住民则是受到干扰最大的。而且谁说没有安全隐患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把自己家里的窗户开大一些,可是这牵扯到我们楼上楼下所有人的安全。再比如夏天到处横行的烤串店,食客们当然不会去理会不远处居民们晚上的生活,因为他们喝醉之后溜之大吉。所以,我们讨论当然要在依法的前提下,考虑到绝
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行。
据了解,2016年,北京市拆除了3000万平米被视为“非法建筑”的小店铺、饭馆和水果摊点。今年北京市的目标是拆除4000万平米建筑,一季度,北京已经拆除违法建设1180.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29.5%,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其中,城六区拆除456.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32.2%;核心区拆除13.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55%。
拆违整治的结果是什么呢?笔者的眼睛看得见,很多朋友们在朋友圈里晒的照片也看得见:社区非正规底商和街边低小散乱的小门脸越来越少,以前那些看上去我们需要依赖的卖主食的违建小厨房虽然没有了,但其实也没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超市里也有的是主食;违规的私搭乱建越来越少,疏解整治后的街道更加干净整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健身器材和花花草草,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里,让人看上总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至少从目前来看,拆违整治行动是得民心的,是真正让市民看到生活质量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