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吴京通过微博发文祈祷震区平安,没想到有网友以《战狼2》票房大卖为由,“逼”吴京为地震捐款。有网友喊话吴京:“那么高的票房、那么高的利润,吴先生打算分多少钱给灾区?首先声明,这不是道德绑架!我相信作为一个爱国演员兼爱国导演和爱国商人的吴京同志不仅在虚构的电影里爱国,而且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更爱国”“吴老板,《战狼2》票房马上突破40亿,你给灾区捐他一个亿吧”……吴京没有回应这些声音,而是在近日默默捐了100万。
又是逼捐。奇葩的是,居然有逼捐者特别声明“这不是道德绑架”。连逼捐都这么理直气壮,难道只是“智商不够用”吗?
吴京爱国,吴京赚大钱,所以他就得捐款,而且是“豪捐”,否则就是虚伪,就是不爱国。这种脑残逻辑之所以“大行天下”,主要因为人们把“道德战胜”当成了“道德自觉”:其实他们并不关心谁捐款,捐多少款,而且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捐,但只要“动员”大人物捐款,就意味着自己“不证自明”地成为有爱、有德之人。
那个声称自己“不是道德绑架”的逼捐者,之所以敢居高临下地教导吴京说“我相信作为一个爱国演员兼爱国导演和爱国商人的吴京同志不仅在虚构的电影里爱国,而且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更爱国”,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就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不管有没有捐款,捐多少,都要比吴京“德高一丈”。
其实,这种“道德战胜法”已经成人们寻求优越感的逻辑惯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感叹“世风日下”,因为只要这么一说,就等于证明自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好人、圣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谴责“路人冷漠”,因为只要这么一说,这等于把自己排除在“冷漠路人”之外,跻身“热心路人”行列;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八达岭动物园发生“老虎吃人”事件时,绝大多数网友和评论员都在高呼“不作死就不会死”“违反规则是‘要命’的”,因为只要这么一说,就能证明自己是从不违反任何规则,从不“作死”的道德圣人……
比逼捐更可怕的,是“道德战胜法”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培养越来越多的“道德瘾君子”。(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