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农村金融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
农村经济是指经济活动或者经济关系发生地在农村,或者与农业生产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的经济集群,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发展,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便利的支付手段,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信贷支持,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为农村金融的成长创造了机遇,一方面巨大、广阔的农村市场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另一方面提升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运营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一、农村金融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村镇银行覆盖率逐步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有1259个县(市)核准设立村镇银行,覆盖率为67%。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其中64.5%设在中西部。
二是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数量大幅减少。截至2016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数量从2009年10月的2945个减少至1296个,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和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2009年10月的9个增加到29个。目前我国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稳步增长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二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13.09%;总负债2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5%,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达到13.13%。
表1: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