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1.54倍。
消费金融市场一片蓝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消费金融这一领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通过各种金融科技来提升自身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消费金融机构的选择。从前期导流到后期的不良催收等“全链条”正在全面升级。
助力差异化竞争
分析人士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年化增长率在20%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但吸引了受限于监管新政而转型的互金平台,以及互联网电商巨头的陆续加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各家机构的首要课题。
佰仟金融创始人、董事长刘实表示:“未来金融的竞争在于两方面:一是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效率,控制风险,尽可能降低成本;二是AI技术的普及和不断进步,让金融产品慢慢变成基础产品。未来金融差异化的竞争将体现在科技如何应用在金融上。”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CEO董祺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并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技术创新正在引发金融领域更深层次变革。他说:“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去深度的挖掘客户的需求,用更精准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还需要更加智能的风控,在监管所允许的范围内,去用全世界最好的技术来优化风控。其次,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会让组合性的服务更强。整体来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为智能化的技术,驱动多元化服务形成有机连接。”
除了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发力金融科技,并试图用“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的方式助推消费金融。一方面,银行与BATJ相继展开合作,聚焦金融科技;另一方面,银行开始新的尝试。例如招行在尝试实现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通过满足客户普遍的消费升级需求,从而实现用户的高黏度及高变现,其副行长更是表示:“金融科技是招行下半场转型的核动力”。
催收手段“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现金贷领域最受争议的催收问题也受益于金融科技,不断升级。
捷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表示,尽管行业仍有暴力催收的负面新闻不时曝出,催收行业尚未摆脱阴影,但暴力催收等乱象都是暂时的,催收行业终究要回归理性,实现文明催收、绿色催收。
对于合规催收,王晓婷认为,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首先,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对现有催收乱象进行整治,目前已经有地方性监管部门进行了尝试,国家层面的统一监管也呼之欲出。此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催收,是当前催收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实现合规催收的重要手段之一。
王晓婷表示,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的科技催收手段可以在节省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催收效率,增加回款率。以短信催收为例,科技催收通过收集逾期客户阅读催收短信停留的时间、追踪逾期客户阅读短信后拨打的电话,可以初步分析逾期客户的还款意愿,进而依托数据信息匹配不同的催收员、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采用不同的催收话术,可以根据逾期客户的不同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催收,进而提升催收效率。此外,智能语音催收系统还能够有效过滤和屏蔽侮辱性语言,使得催收行为更文明,也避免了因为言语冲突而导致的催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