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的突然辞职引发了一场"海啸":这不但意味着美联储主席耶伦离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更意味着未来美联储政策可能将更多反映总统特朗普的意志。任期将至,费希尔为何闪辞?这将对明年2月任期结束的耶伦有何影响?会让独立的美联储染上特朗普色彩吗?央广《王冠红人馆》为您深度解析"央行教父"费希尔的那些事儿。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
一、聚焦--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辞职 引发美联储人事"海啸"
9月6日,美联储发布公告称,费希尔已于当日递交辞职信,辞去美联储副主席和美联储理事职务。
在写给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一封信中,身为以色列央行前行长的费希尔表示,他将于10月"因个人原因"卸任,他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事情。现年73岁的费希尔从2014年5月起担任现职,他的任期本来要到明年6月才结束。
费希尔辞职之际,美联储理事会正处于高度不确定的时期,其7个席位中最多将有4个空缺。这为特朗普重新设定央行政策和方向提供了又一个机会,也将加深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政策立场的不确定。
市场最关注的除了理事会的4个空缺是否将染上"特朗普"色彩,还有费希尔的辞职将对明年2月任期结束的耶伦的任命产生怎样的影响。毕竟,费希尔和耶伦这组黄金搭档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基石。资本市场一般都讨厌变化,而现在美联储似乎整个都变了,而它又恰恰是美国政策制定机制中最后一个独立、有能力的部门。
二、解析--任期将至,"央行之师"费希尔为何闪辞?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提起费希尔在经济学界的影响力,经济学专业人士的第一反应必然是他与鲁迪格·多恩布什合著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该书197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已修订到第十二版,已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12版)
当然,费希尔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绝不仅仅是一本主流教材,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上。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费希尔与埃德蒙· 费尔普斯、约翰· 泰勒共同构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1977年,费希尔独立撰写了《长期合同、理性预期和最佳货币供应规则》,证明了在名义刚性条件下,即使存在理性预期,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后来,费尔普斯与泰勒教授在费希尔结论的基础上,联合发表了《在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力量》,进一步论证了理性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