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O)相似,ICO就是借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用来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通用数字货币,而数字货币通过一定途径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实体货币的。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数字货币的升值,国内ICO市场日渐火爆,众多从事ICO服务的机构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些甚至已经渗透到居民社区,以升值预期和高额回报为诱饵把手伸向了对ICO并不了解的大爷大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此前的P2P乱象。有些代币,在数月内价格上涨几百倍,投机加上炒作正滋生出新的泡沫,而在这个击鼓传花似的金融游戏中,不排除一些精明的炒作者正在不断制造舆论,伺机离场,让普通工薪族接盘。
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已超过26亿元,超过10万人次参与。令人担心的是,大量ICO项目没有实体依托,没有项目本金,甚至连一份像样的白皮书都没有,就直接面向社会进行“募资”,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法规。正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所描述的:“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其中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更有媒体援引央行相关人士的结论:目前“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越是新概念新名词越有可能暗藏风险,一切违背基本常识和金融规律的投资都可能成为陷阱,投资者不得不防。
仅让投资者自己擦亮眼睛还不够,作为新生事物,ICO“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必须改变。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不管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不管是线上业务还是线下业务,也不管是持牌机构还是未持牌机构,只要开展金融服务就必须纳入监管范围。由此来看,ICO绝不会成为监管盲区,被纳入监管是迟早的事。
任何负责任、有良知的政府都不会容许扰乱金融秩序、危害人民财产安全的行为存在。ICO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就是祸国殃民,这一切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理解、去使用、去有效的监管。(撰写:肖志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