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来自明源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6600万平方米的存量商业物业资产待盘活,甚至有些商业空间刚面世就成了有待盘活的存量物业。显然,面对如此庞大的存量物业市场,单靠房企自筹资金或其他单一来源难以撬动。而存量物业的大规模增量,也给房地产市场的下半场带来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时代,存量资产的运营、买卖、租赁和金融化,逐渐成为倍受房地产界关注和挖掘的重点,这也更加考验操作者的综合实力。
那么,在这一波商业地产存量大幕开启之时,该有怎样的意识、走怎样的道路,才能成为长袖善舞者?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实习编辑 梁秋月
存量资产运营、买卖、租赁和金融化,将是中国房地产下半场最值得关注的大市场。
这并非一个新话题。而相比于传统房地产开发的重资产模式,存量房市场更看重管理者的运营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其天生具备的轻资产属性也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被低估的6万亿存量市场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二手房交易市场大致有5万亿元的规模,租赁市场有1.1万亿元~1.5万亿元左右的规模,这预示着,一个规模超过6万亿元的存量房市场已经浮出水面。
随之,市场生起一波存量房的改造热潮,无论是对存量物业的产业资产化运营,还是对存量土地的持续开发,房地产已经逐渐步入存量时代的运作节奏。
而在过去二十年黄金年代里,房地产沉淀了大量的优质物业资产,按业态范畴划分,目前的存量市场可分为商业、写字楼、酒店、长短租公寓、创客空间、产业园区等业态。
但存量普遍存在议价能力下降的问题。以一线城市为例,颇多存量物业(包括写字楼和商场等)因为建造时间较早、设施老旧,已经与当下的街道风貌和区域功能产生了严重的不匹配;加之新商业物业的不断建成,早期商业物业的经济价值也不断下滑,急需改造升级。
但这批物业往往也占据了重要的城市区位,因而即便议价能力下降,仍然有着较好的投资价值。
鉴此,在这个存量价值创造的时代,如何让存量资产不再被低估,使得物业产生更好效益,是运营存量物业的关键。
存量焕新的“重”与“轻”
到底向哪个方向盘活这批存量物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发现,具体而言,存量房的改造可分为重资产改造和轻资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