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家保留现金支付通道,但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的是移动支付手段,监管层是乐见其成的。但是如果一刀切不接受现金支付了,那么会引发很多想象。
8月初,本应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面迎战“无现金”消费的大日子,但是这场筹备已久的活动,却最终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收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武汉分行曾就此事约谈过蚂蚁金服,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二是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三是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而《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在7月底召开的央行2017年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脱稿谈到上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提高非现金支付比例、减少现金的使用,一直是央行所提倡的目标之一。但是相关企业在商业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和误导公众的现象,“挑战了相关部门的底线”。
“无现金”争议
“无现金”这个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5年,微信支付就推出了“无现金日”的活动。今年,支付宝高调入局,和商家一起打造“无现金城市周”,并宣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
那么,为何“无现金”三个字在最近拨动了监管层的神经呢?
“原因可能是最近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比如某些商家拒绝接受现金。这个是违法的行为,那么相关部门不能不表态。”董希淼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去年,北师大珠海分校一家面馆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电子支付,不刷卡不收现金,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迅速派员赴现场调查并督促涉事面馆整改,随后面馆撤下了“谢绝现金”的告示并已经接受现金付款。
根据《中华人民币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因此,商家拒收现金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董希淼同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无现金”这样的提法是不严谨和不科学的,容易误导公众以为现金会消失。此外,此种提法还可能与现在普惠金融的目标不吻合,没有考虑到不会用移动支付的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