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上映不到一周狂揽了15亿元票房,保底发行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这是娱乐圈里常见的“保底”模式。在资本市场上,也有着其他另类的“保底”方式,比如对赌协议。在新三板企业的并购中,签订对赌协议较为普遍。企业用这个方法解决了融资的燃眉之急,但也有因为达不到对赌要求失去股权或进行大额赔偿。想要成为一匹优秀的“战狼”并非易事。对赌协议,对新三板企业而言,究竟是一剂良方还是毒药?
对赌协议多有业绩与IPO要求
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据东财Choice的数据,截至8月10日,新三板市场上共有446份尚在实施中的对赌协议,涉及150多家企业。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249份;去年全年则有290份对赌协议处于实施中。不难看出,今年对赌协议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增长迅速。
在这么多份对赌协议中,不乏与A股公司有关的“大单”。例如上周六,新三板公司有棵树就与A股公司天泽信息签订了对赌协议,天泽信息拟以34亿元的估值收购有棵树,有棵树则承诺未来三年贡献9.6亿元净利润。今年6月,新三板公司鸿图隔膜拟14.8亿元的价格并入A股公司金冠电气,4年对赌5.7亿元利润。
根据统计,上个月共有7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同时签订了对赌协议的案例,交易金额多数超过1亿元。标的方在协议中都承诺了较高的业绩指标,比如欧浦智网收购永通重机60%的股份,永通重机承诺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4300万元,较2016年增长251%。由此可见,对赌协议一般对标的公司有着较高要求的业绩指标要求。
另一个对赌指标是IPO。在上半年的对赌协议中,有98份涉及IPO指标,要求标的在约定的时间前提交IPO辅导备案材料。这表明投资方看中一些具备IPO实力的新三板企业,愿意在Pre-IPO阶段对它们进行投资。
规范措施保护挂牌公司
签订对赌协议,虽然能使企业获得融资或被并购,但是也存在很高的风险。因为承诺的条件较为苛刻,对赌一旦失败,对公司与实控人都是不小的打击,甚至还会引发纠纷。为了规范这种特殊协议,保护投资方与标的方的权利,全国股转公司去年曾发布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