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重点实施余热暖民、浅层地能利用、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等工程,到2020年推动工业余热利用替代5000万吨燃煤,浅层地能利用替代燃煤1000万吨。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赵怀勇日前在于北京举行的“2017年中国清洁供暖峰会”上说的。
“燃煤取暖导致北方地区冬季雾霾加重,已成各界共识。”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会上表示。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据赵怀勇介绍,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取得了明显成效,煤炭消费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在此次峰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发展报告》显示,通过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措施,北京清洁能源供热的比例已提高到了88%,中心城区已实现了供热锅炉无煤化;天津、河北、河南等省也都因地制宜,利用“煤改电”、“煤改气”、洁净型煤利用、地热能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城乡居民供热清洁化。
“在我国,供暖直接关系着几亿群众温暖过冬。要实现清洁供暖,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需要技术支撑、资金支撑,更需要信息支撑。”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苏会志说,这份报告是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团队深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地,经过深入调研的成果。
《报告》认为,扩大集中供热规模、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利用地热资源等多种供暖方式是当前北方地区推进冬季清洁供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补贴配套不同、居民承受能力不同,所采用的改造路径也有所差异,总的来看,资金与能源配套保障仍是“瓶颈”。未来还需综合运用政策引导加市场化机制,确保这一民生工程走得更远。
赵怀勇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煤炭消费总量目标分解到重点地区,并且要求各地区层层分解,加强考核问责,严格监督;同时,还将实施煤炭清洁、高效、替代利用工程,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投资于煤炭清洁高效减量利用的项目建设。
(责编:贾兴鹏、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