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白皮书
“一带一路”国家不合格信息减少近两成
□ 本报记者 余瀛波
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发布了2016年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白皮书,并向媒体公开通报了2016年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总体情况;进口法检商品贸易欺诈风险分析以及进口煤炭、进口汽车、进口服装、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的质量状况。
通报显示,2016年,来自欧盟国家和地区的不合格信息2.6万起,占比26.4%,同比增长14.6%;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合格信息2.05万起,占比20.9%,同比减少19.3%。此外,全年共检出不合格进口煤炭5113批,主要来自朝鲜、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国家。
欧盟国家不合格信息占比逾26%
据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司长孙文康介绍,2016年,质检总局通过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共采集进口质量安全风险信息9.83万起,同比下降1.5%。其中,与消费品相关的风险信息3.23万起,同比增长3.4%;与资源和原料类产品相关的信息1.78万起,同比减少21.7%。
从产地分布看,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以信息采集数量计(中国大陆除外),位居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德国、美国、蒙古、韩国、中国台湾、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和朝鲜,合计6.79万起,占比69.1%。其中,来自欧盟国家和地区的不合格信息2.6万起,占比26.4%,同比增长14.6%;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合格信息2.05万起,占比20.9%,同比减少19.3%。
从不合格原因看,位居前五位的是:货证不符、安全标识不合格、品质不合格、电气安全不合格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对于不合格货物全部依法予以处置。
巴西朝鲜越南等国短重风险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白皮书专门进行了进口法检商品贸易欺诈风险分析。
孙文康介绍,2016年,质检总局继续开展“口岸天平行动”,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跟踪,对国际贸易短重欺诈行为形成威慑,并进行有力打击。全年共实施法检商品重量鉴定19.33万批、19.94亿吨。共发现短重3.97万批、389.9万吨、4.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17.1%、4.8%,其中短重率超过5‰的进口商品1.3万批次、220.3万吨、2.63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19.3%、9%、26.1%。
全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上报对外索赔、行政处罚和警示通报重大案例326宗,涉及原油、铁矿石、煤炭、大豆等26大类产品、459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