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入学第一课上,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大咖”方忠说,“同学们,希望你们选择物理,爱上物理。”这堂课之所以引起网友关注,与另一则新闻有关——新高考下物理学科似乎有“遇冷”趋势。
在今年的高考中,浙江、上海两地的学生已率先采用“3+3”模式应试,也就是需要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科目中任选3科进行考试。由于浙江、上海两地这届学生的高考模式是高考改革后“3+3”模式的首次尝试,因此,他们的选择自然也成为了重要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学科中,原本作为高考重要科目的物理却受到了冷遇。记者调查,究竟为何物理成了“最不受欢迎的科目”?怎样才能让物理学科走出目前的尴尬境地?
实行“3+3”新高考模式后,今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甚至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杭州市某高中物理老师王老师刚带完毕业班。他介绍说,今年班里高考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物理。过去没有实行“3+3”,学物理的有三分之二。
按照原先的设计,在新高考“3+3”模式中,“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再是颠扑不破的分类,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选考物理者,可以同时考历史;选地理的考生,也可以再选一门生物。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解释,横跨文理的选考直接带来横跨文理的选专业。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数学系和历史系,如果考生对这两个专业都喜欢,能读数学最好,如果不能读数学就读历史,这在传统报考志愿的时候做不到。现在新的这一轮里通过选课,就能满足他的要求。
现在,横跨文理的选考实现了,但很多人横跨文理的选专业却选掉了物理。恐怕这是3+3模式推出之初,始料未及的。来自北京某高中的张老师是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她透露,在2015年,新高考改革模式在浙江试行满一年时,她们被组织去当地调研学习,那时就有过征兆,只是征兆并不明显,反而让他们这些来调研的老师们看到各个学校的数据,是选择物理学科的学生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当时就听到了一种投机的现象,就是比如比较好的学校,学生选物理的会比较多,但是比较弱的学校,学生成绩比较差,觉得选物理可能比较难,他会选择别的,避开物理,当时就有这个倾向,但是当时的统计数据还不是这么悬殊的,看到的数据是选物理和历史的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