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郝孟佳)今天,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竞争力指数也仅刚过及格线,中国国际人才比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与其他中等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知识技能和国际人才发展这两项指标上低于平均水平。而其他指标,包括劳动力和职业技能、国际人才培养、国际人才吸引力和留住国际人才能力,中国的得分与其他国家持平。但与发达国家大规模引进国际人才相比,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则明显落后。
在王辉耀看来,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力方面存在两大挑战:一是国际人才引进数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二是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报告显示,上海竞争力指数为3.91分(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最大值为1,最大指数为6),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按百分制来换算,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综合得分为3分及以上),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综合得分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综合得分为0-1.5分),得分分布在1.49至1.15之间。王辉耀说:“虽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
王辉耀表示,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马太效应”影响明显;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
报告显示,来华留学生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专业方向,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也相对缓慢。而我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多为专业学科内的拔尖生源,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也以前景较好的理工科专业为主,地域选择则多为欧美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