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艳
8月21日,坐在陕西高速集团西宝分公司的收费亭里,18岁的黄欣瑜别提有多高兴了。作为一名高考落榜的贫困家庭子女,她能轻松找到这份月薪3000元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作,全是因为我省举办了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黄欣瑜说:“过去,我家就靠爸爸一个人挣钱养家,现在我有工作了,能帮家里减轻不少负担呢!”
拥有一份安心的工作,不仅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能让他们收获内心的自信和自尊。
过去的五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省就业不降反增,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就业岗位218万个,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让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个时代画上一个历史性句号!”正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透出的坚定决心,为了让贫困老百姓都能过上“甜滋滋”的日子,过去五年,我省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省因地制宜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完善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真正做到不漏一人,把每一名贫困群众都纳入帮扶体系。五年来,共有565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流动的窗口,更是一张张鲜活的“名片”。长期以来,因从业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主体,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上跨城乡、跨地区社会保险统筹基金转移困难,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在深入了解了“的哥”的“社保苦恼”后,2012年11月,省人社厅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通知,将全省7万多名出租车司机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这一举措也让陕西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行业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省份。
五年来,针对社会保障中的“空白点”,我省实施社会保险全覆盖行动方案,不断扩大人群覆盖面。除了出租车司机群体,我省还将“八大员”、环卫工人等群体也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政策“阳光”的照耀下,越来越多的三秦百姓被纳入了温暖的“社保网”。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12.56万人、1248.05万人、352.23万人、441.60万人、283.45万人,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去年11月24日,尽管温度降至零下四摄氏度,但在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符家村广场上,211名被征地农民的心却是热乎乎的。当天,他们领到了945元至1265元不等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相比于过去每月一二百元的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千元左右的职工养老金彻底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过去,群众关心的是有没有社保的问题,而近年来,他们对提高待遇的诉求和公平性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正因为如此,五年来,我省一方面加强社保政策的科学设计,统筹城乡社保体系;一方面努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兼顾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
“芝麻开花节节高”,连年上调的社保待遇,成为我省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最好的印证。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城镇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2连调,企业退休(职)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447.95元,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前的养老金水平相比,人均月增加826.95元,涨幅为51.01%。
“上高中也免学费了!”今年9月开学季,许多孩子上高中的家长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就正式实施13年免费教育。这13年免费教育除9年义务教育之外,还包括1年幼儿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教育。
像教育一样,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过去五年,我省还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着力解难题、惠民生,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