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无疑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也是生活和艺术创作上的多面手,诗、词、散文、书、画、医药、饮馔、水利工程等等,无不涉猎。央视近期播出纪录片《苏东坡》,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角度,第一次全面展现苏东坡的人生历程。理洵一文,从苏轼的成长环境谈起,详细介绍了“东坡”的由来,对苏轼在多个领域,特别是文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其代表作品作了简要说明,在文末对苏轼所处的政治环境有所交代,对他在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以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担当作了客观总结。
东坡本来只是黄州的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是四川眉山人,但他的祖籍却是河北赵州栾城。从史料上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即其先祖。苏味道死后,他的一个儿子名叫苏份的,从河北迁至眉山,娶妻生子,分爨而成为眉州苏氏一门,到苏轼的父亲苏洵,就已经是第九代了。苏氏父子对于栾城,亦是念念不忘,在文章、诗词、书画上,常常也会署上“赵郡”“赵州”的字样以挺门楣。苏轼的弟弟苏辙,朝廷授予他“栾城县开国伯”的封号,他索性连自己的文集亦称作《栾城集》了。
苏氏父子,文章擅天下,自宋时起就有了“三苏”的称誉。这个称誉是至上的,翻开一部文学史,上溯下追,大致只有魏晋时曹操、曹丕、曹植“三曹”父子可堪分庭。“三苏”之中,以苏轼最为昂举,名扬天下,虽千百年而不有颓势。苏轼以号行,号称“东坡”。所谓“东坡”,不过是湖北汉口长江下游的一个小镇黄州,镇东有一处废弃的驻军营地,坐落在山坡上,当地人称之为“东坡”。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来黄州任团练副使,看好了这片荒地,次年即筑屋雪堂,种起地来,自称“东坡居士”。东坡,本来只是黄州的“东坡”,却因为苏轼的到来,承载了历史的辉煌篇章。于是,黄州,却是“东坡”的黄州了。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也是生活和艺术创作上的多面手,诗、词、散文、书、画、医药、饮馔、水利工程等等,无不涉猎,三苏、欧苏、苏黄、苏辛、唐宋八大家、韩潮苏海、苏米、苏沈、宋四家、苏堤、东坡肘子等各种名头与成就,无不与他相关,实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苏轼成就了一座高峰,极少有人可与之比肩。
苏轼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数量较多,文章大致在三千八百篇左右,诗词三千余首,其中词的数量约在三百首上下。就文学价值来讲,苏词所占数量虽然较少,但从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是超出了苏文与苏诗的,因为它突破了传统词的“艳体”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身份华丽转身,而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而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东坡全集》传世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分集编订,号称东坡七集本,亦标东坡全集,即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大致都出自苏轼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宋、元、明、清各朝都有不同的刻本传世,风行域内;另一类分类合编,号称东坡大全集,刻本亦见于元、明、清各朝,流传情况则远逊于东坡七集本。苏文选本也是品种繁多,前人以综合性选本、专题性选本、地域性选本及伪作进行分类,大致也有四十余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