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家训。重视家庭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传统。先贤孔子教育弟子们语言要美,不能骂人。曾子教育孩子对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能粗野撒泼。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找一个读书的环境,搬迁了三次家。许多前贤先祖为教育子孙、撰写了“家训”。至今,启迪后世,感人甚深。
家训,是家庭尊长教育子孙如何治家、做人的训导话。古代的家训名目多样。在《中国丛书综录》里列入“家训”一类的书籍很多。如南北朝时颜之推作《颜氏家训》二十篇。他把家庭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从家族长远利益出发,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颜氏家族在政治时局变动中不至衰败,依靠家庭教育教训子孙,讲立身处世之道。有人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家训》是古代第一部名副其实、比较完整、内容丰富的家训,所以影响颇大,流传甚广。
在颜之推的影响下,后代出现了不少的家训。宋朝司马光著《家范》、赵鼎著《家训笔录》、袁采著《袁氏世范》、陆游著《陆放翁家训》、朱熹著《朱子训子帖》、叶梦得著《石林家训》。明、清两朝的家训更多,有的叫“家训”、“规范”,有的名“戒”、“箴”,或其他名字,但都是教育儿孙的内容。
书信形式的家训颇为著名者有《曾文正公家书》,共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这类家书,很多涉及到人生、社会的知识以及古代的传统道德,有不少可取之处。家书写得辞意恳切,语言也简明晓畅,苦口婆心娓娓道来,肺腑之言跃然纸上,令人感奋。由于曾国藩的子弟有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人们都认为他“教子有方”,所以《曾文正公家书》也就十分受推崇。
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也有不少封建说教的地方,但比较能以家庭、社会中的许多实际事情出发,教育子孙保持清白节俭的家风,不废事败家;关于读书学习和男女问题,也是谈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朝郑太和《郑氏家范》中认为,下棋、写诗、填词、看戏、养鱼、喂鸟都是败家的事情,要子孙摈弃。《红楼梦》小说中的贾政便十分反对贾宝玉、林黛玉看小说和戏曲一类的书籍。家长们劝子孙见着这类书立即烧掉,甚至管束孩子们不要看戏,更不要与唱戏的人、耍杂技的人交往,一心一意读孔孟圣贤书。
《颜氏家训》中讲,做人不能像梁朝贵族子弟那样,奇装异服,不务正业,成天驾着长檐车,拖着高齿鞋,东游西逛,游山玩水,或者坐着棋子格方褥下棋、清谈。颜之推认为,人好比金玉,愈打磨愈光辉晶莹。肯刻苦学习的人,一定会具有较大的本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教育子孙们,天下许多事,要经过辛劳困苦才能成功。他根据平生的经历告诫后人,不要攀附贵族、热衷与有名望的人交结;安心种庄稼、种树,则终生无悔。他临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不忘抗金,在《示儿》诗中嘱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高尚品德和爱国热情,给予后代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