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以“10+1”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本报今起开设“改造传统产业 振兴实体经济”栏目,聚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新鲜事。
桐乡毛衫工厂通过互联网实现产能共享
一根网线牵引的转型加速度
本报记者 祝 梅 夏 丹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
浙江桐乡,距王振波的厂不远的濮院镇,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毛衫市场。围绕这个市场,这片江南水乡有不少企业都从事毛衫、针织相关生产。
王振波也是其中一员,自从2003年“入行”,10年里他一直做线下订单的代加工。10年后,他所负责的桐乡市百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成了当地第一家利用互联网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
走进工厂大院,迎面的墙上写着“新制造”和马云新提出的“Made in Internet”。“这是线上和线下最大的不同。”王振波说。
闲置产能“共享”
驱车穿过一片传统的纺织工业园区,再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王振波的工厂。
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王振波。第一次是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举办的网商大会上,他作为阿里巴巴1688淘工厂平台上的企业代表,讲述“新制造”为企业带来的变化。
如今,像王振波一样加入阿里巴巴1688淘工厂平台的企业超过1.5万家,覆盖全国16个省市,它们大多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强省,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赋能,“柔性生产”正成为它们的代名词。
在接触互联网之前,王振波也跟大多数当地企业一样,为濮院镇和国内的中小品牌做代工。他告诉记者,相较动辄500件到1000件的传统线下订单,线上订单量小利薄,每件衣服的利润都要少掉一半或更多。
“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现金流。”回想起当年的转型,王振波用了四个字:迫于生计。他说,传统的线下订单大多采用“赊账”模式,账期冗长甚至存在要不到钱的情况,这对小企业来说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年、2013年那会儿,我拖欠着近50个工人3个月的工资,背着100多万元的外债,应付的款项比欠款还多。”
“互联网的特点是小单、快返。在线上做生意特别单纯,你付定金下单,我按期生产交货,没有赊账和库存压力问题。”从两三天接一单到一天接两三单,工厂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王振波也渐渐感受到“互联网制造”为工厂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