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怒江9月1日消息(记者 王晓蕾)顺着王玛基公路行驶近1个小时,汽车从海拔几百米爬升到2500多米,终于到了秤杆乡王玛基村。几十公里的山路,平均坡度在60度以上,滑坡、落石随处可见。“在这里开车没点胆量还真不行”,当地的司机师傅说到。
“王玛基”一词在当地方言中意为“竹子林”,传说过去曾因 “穷的一无所有”而得此名,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山村。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原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深度贫困一直困扰着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据了解,王玛基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66户108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6.56%。
平均坡度60度以上 种地像攀岩
怒江有三险:路险、地险、房险,在王玛基村生活的村民们对此深有体会。
通往王玛基村的山路
在王玛基公路修通之前,这里的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村民下一趟山至少要花9个小时,山路难走,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怒江州林业局纪委书记师花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到,之前因为道路阻塞,一位下山做产检的孕妇摔倒在半路,至大出血去世。
“道路的通畅不仅对王玛基村的脱贫致富非常关键,也直接关乎到每个村民的切身生命安全”。但是在这样大坡度的山上修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建设成本大,技术要求也十分高。“修路用的一车砂石不算成本,光运费就要上百块钱,比正常情况下的费用至少翻一倍”,王玛基村村民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
大山不仅阻隔了道路,也使村民的生活处处充满危机。王玛基村大多房屋依山而建,有很多村民的家建在坡度60度以上的半山腰处,地质灾害隐患极大。“我们种地就像攀岩一样,冒着生命危险,脚下一滑,很容易滚下山去”,当地村民每次说到这里总是长吁短叹。
据王玛基村干部介绍,整个怒江州境内平地非常稀有,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其余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极少。
“从山上搬到山下不现实,除了山下无地可搬外,脱离了大山的村民也失去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异地搬迁很多情况下,是把地质灾害频发带和地处坡度70度以上的农户搬到相对平坦的地方”,师花才介绍,2017年,王玛基村1、2、3村民小组规划将有59户进行异地搬迁,其中建档立卡户3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