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少年时即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七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之志始终不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现存九千余首。其中有一百多首诗是写给子女的,陆游不但有家训,而且晚年写了很多教育子女方面的诗,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传递着家风。这些诗多以“示子”“示儿”等为题,不但教育子女求知、勤学,而且每每蕴含人生的哲理,更可贵的是,很多诗歌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操,使人读过,于称赞中微有叹息,于振奋中赋予力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首句单刀直入,歌颂了古人学习的刻苦,“无遗力”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体现出刻苦的精神。接着,第二句道出了学业的艰难。此二句,教育子孙唯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不遗余力地勤学苦读,将来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的谆谆之言,流于笔端,他告诫子辈,要于年轻精力旺盛时珍惜光阴,发奋苦读,莫让青春韶华付之东流。
第三、第四句堪称名句,历来为文人志士所推崇。强调了下功夫的落脚点。勤奋地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这还远远不够,书本知识只是前人的经验的总结,如果一味地钻进书中无法自拔,便会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难堪大用。这里强调了“亲身躬行”,也就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要躬行”可谓本诗的诗眼,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二是获取了知识之后,要“躬行”,即要亲自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书本知识理解、吸收、化为己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教育子女的诗歌,从这首诗中,人们看到了陆游“勤学向上”的家风,而且这种家风并不迂腐,并不是成天掉在书袋里,手不释卷。而是勤学与实践的结合,家风中既有勤学的谆谆教诲,又不乏为人做事的哲理,真放翁之手笔也。
如果说《冬夜读书示子聿》所蕴含的是修身的教诲和哲理,那么,陆游的另一首诗则体现了对祖国的爱。此时的陆游,已至晚年,且疾病缠身,然而他却用诗言志,不但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之情,而且将这份情感传递给子孙,彰显出爱国的家风,且看陆游的诗作《仆顷在征四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八月残暑退,秋声满庭树。岂无四方志,衰病迫霜露。辽东黄头奴,稔恶天震怒。南北会当一,老我悲不遇。子孙勉西迁,俗原吾所慕。约己收孤嫠,教子立门户。黍稌暗阡陌,鹑雉足匕箸。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