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能、所需专业、学历要求、政策待遇、引进人数……427页的《全省区域性产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这是我省有史以来首次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形成的调查报告,为人才培养、引进和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一增再增,不断推陈出新;束缚人才发展和流动的政策一减再减,持续简政放权,人才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我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竞争比较优势和使用效能逐步增强。
截至目前,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14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6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5409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4513人; 全省在职技术工人总量48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7万人。
深化简政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
2017年一开年,我省就在简政放权上再进一程,全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对自行设立的全部予以取消,保留的151项全部在国家规定框架内,实现职业资格设定为“零”,进一步放开了一些领域、行业人才的就业准入。
这被一些计划从事相关职业的年轻人称之为新年红包,“原来想从事这些行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认定,也是应聘和创业必备的要件,现在取消了,降低了就业门槛。”
促进人才发展和流动,就要把权力下放到基层和社会,为人才发展“松绑”,激发人才活力。以此为开端,2017年,我省在简政放权上持续释放利好,在减的基础上加大放的力度。
把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公立医院和企业等各单位的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到用人单位、各市或行业部门,由用人单位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把5项事业单位管理权限调整给省政府各主管部门或下放给用人单位和各市,给予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交流、聘用和岗位结构比例等方面充分自主权; 下放和调整了4项行政许可,对于下放的权限,全部制定了工作流程、监管措施和权责清单……
实现职业资格设定为“零”,省人社厅机关实现职称评审为“零”、行政许可为“零”,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指导、监管和服务上来。
创新人才政策为人才“双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