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们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山语城校区对歌。
新华社记者 周 华摄
一个村屯,居住着壮、汉、仫佬、苗等6个民族,有林、彭、周、郑等10个姓氏,讲桂柳话、壮话、仫佬话等11种语言,75户乡亲却一直美美与共、和睦共处。这,是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演绎的佳话。
如此和谐,怎么做到?屯里仫佬族同胞郑有才说得好:“住在一个屯,就是一家人,哪能分得清!”
拥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广西少数民族人口达2000多万,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兴共荣,携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八桂大地处处绽放“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
同心——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有个特别的小山村,叫“登晒”。
它一半属于广西三江富禄苗族乡,另一半位于贵州黎平县龙额乡。
村民石远英说:“在村里生活,乡亲们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每逢节日,大家在村部大楼前摆开长桌宴,在‘和谐球场’上吹芦笙、跳多耶舞,其乐融融。”
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原“苏家村”的汉族群众,接纳十多户苗、瑶族群众落户后,各民族互学互助,“苏家村”因此改为“民合村”。
“广西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作为工作接力棒代代相传。”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话语铿锵。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广西创新思路探索形成“五个三”的民族工作模式:
夯实三个基础——民族团结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文化基础、群众和社会基础;
构筑三道防线——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
建设三支队伍——民族工作专业队伍、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民族工作决策顾问队伍;
加强三项工作——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工作、创先争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