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市餐饮企业《餐饮经营规范》宣贯会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潇潇/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9日讯(记者 刘潇潇)记者从今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餐饮企业《餐饮经营规范》宣贯会上获悉,自从2017年5月北京市开始实施“阳光餐饮”工程以来,全市已有约1.1万家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完成“阳光餐饮”建设。
为全面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北京市于今年5月开始实施“阳光餐饮”工程,通过落实“信息阳光”、“过程阳光”和“阳光评价”,把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以及公众对餐饮服务单位的评价实实在在“晒在阳光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鼓励网络餐饮经营者通过公开“后厨”环境,让消费者对网络餐饮卫生环境的了解更为直观。
餐饮企业可以在大厅的电子屏幕实时“直播”后厨,也可以通过APP让消费者看到后厨情况,后厨、洗碗间都可以通过摄像头“直播”,让消费者获知就餐单位是否合法、了解食品原材料的来源渠道、看到后厨食品加工过程是否卫生规范,实现知情选择、明白消费。
“实施’阳光餐饮’工程得到了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和支持,全市范围内正加快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管理处处长段志永指出,将通过“阳光餐饮”工程的实施,树立首都餐饮行业的品牌形象,提升餐饮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为保障首都市民饮食健康安全做出共同努力。
此前,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丛骆骆曾对媒体表示,2017年将在全市500家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食堂和3000家餐饮企业推行“阳光餐饮”工程建设。
而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中小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其他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约1.1万家完成“阳光餐饮”工程建设,下一步将有更多的餐饮服务单位“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