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视频网站爱奇艺将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告上法庭。爱奇艺称这家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特定视频内容的访问量(刷量),此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虚假的数据还将严重影响公司一系列重大经营策略的有效性。为此,爱奇艺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播出平台起诉刷单公司,向公众证明了二者之间并非沆瀣一气,但要涤荡数据造假的污浊,这场暴风雨还应该来得更猛烈些。
从今年开始,爆款剧的网络点击量疯狂地攀升,今年3月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全网点击量首先突破了200亿,紧随其后《欢乐颂2》拿下了252亿;《人民的名义》约为309亿,最新的记录是《楚乔传》突破400亿!实际上,每一部爆款剧的诞生都伴随着“刷量”的猜测。
这种猜测,一部分源自公众和视频生产方对于点击量的不同理解。普通观众认为,一个点击量应该代表了一个人看了一集电视剧,如果一部剧超过了400亿点击量,别说是地球人,可能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在看这部剧。但在视频网站的计算中,点击量不只是正片的播放量,还包括了预告和花絮、小视频和剧照、相关推荐、影视原声,还有网友的自制视频。比如,你看了10个预告片相当于10个播放量,自动跳转下一集相当于2个播放量,断网暂停相当于2个播放量……所以,一部剧400亿的播放量,其实际观看人数可能是400亿除以总集数,再除以5到10。
这种计算方式体现了视频网站不同于电视台的运营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花絮、小视频任何内容都可以成为宣传剧目的物料、带动流量的工具,当然多多益善,点击率高了自然也可证明网站本身的能力和优势。
但其过于复杂的加和方式也让数据造假钻了空子。爱奇艺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中提到,2015年之后,他们监测到这种盗刷的现象开始慢慢变多,主要出现在一些热门剧和自制剧身上,个别剧的盗刷量相当高,甚至有一部剧超过90%的数据都是盗刷产生的。
为何从2015年后开始这种现象逐渐增多?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开始,视频网站与影视公司的合作方式从直接购买扩展到利益分成,产品的播放量高、广告多,他的分成也会变多。这与此前电视台方面的收视率造假、电影行业的票房造假并无区别,背后的逻辑都是“业绩观”:观众爱看——资方可投——制作方组局——编剧按要求创作——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保证点击量——数据好看,向资方交差——出去炫耀,忽悠下一个资方。应该说,如果视频网站足够清醒,意识到这种“他好我也好”的造假行为无异于慢性自杀,并通过升级技术或者上述提到的起诉刷量公司的手段加以抗衡的话,数据造假将在视频网站内部得到克制。
视频网站的刷量问题会不会像此前的电视台收视率造假一样人人喊打,却又让人束手无策?事实证明,影视行业的数据造假早已不能通过行业的自我净化得到遏制。今年“两会”上,相关人士对影视数据造假提出了应考虑适用《刑法》惩处的主张。原因是:影视数据造假行为的弊端是多方面的,其破坏了行业本身的竞争规则。虚假的影视数据干扰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选择,不利于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本报记者 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