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台建林
□ 本报见习记者 卢 伟
“太感谢你们了,让我们顺利拿到工钱,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31岁的彝族农民工莫伍哈子黑领到自己辛苦挣来的5万多元工资,激动地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法援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年8月1日,莫伍哈子黑等70名农民工在西安市周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终于拿到被拖欠8个多月的57万余元血汗钱。
今年以来,陕西全面提升省司法厅开展的“法律服务惠民行动”,构建“1616”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616”工作体系指的是,通过建立一个制度,即建立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为工作抓手;以完善六个全覆盖为核心内容:即困难人群全覆盖、质量监管全覆盖、经费保障全覆盖、专业化培训全覆盖、信息服务全覆盖、公益宣传全覆盖;以补齐一个短板为突破,即全面建成法律援助规范化服务窗口;以坚持六个纳入为目标成果:即将法律援助纳入党的群众工作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工程、纳入综合考核内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通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真抓实干,扩范围、广宣传、提数量、优质量、强保障、惠民生,多措并举,打造出‘延川模式’等一批有特色的陕西法律援助新模式、新品牌和新亮点。”陕西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处长马异文说。
陕西在开展法援过程中,坚持应援尽援,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落实刑事诉讼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服务网路,拓宽申请渠道,实行电话、网路、窗口等多种申请受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对特定对象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点援制、异地协作等措施。近年来,西安法律援助中心在创新服务上不断发力,率先开通法援案件“巡回受理”业务,开通“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不断降低法援门槛,扩大法援覆盖面,满足更多困难群众的法援需求。
进一步健全服务质量管理评价机制,规范律师开展法援工作的服务领域、服务标准、工作机制和工作保障,畅通法援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提升案件质量,使群众在每一个法援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
通过召开省级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解决当前制约陕西法援工作发展的瓶颈,调动律师办案积极性,整合各类人员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助力法援,形成完整的帮扶链。
加强法援机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法援机构,切实增强法律援助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加大对法律援助人员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依法职业的能力、群众工作的能力。
陕西健全法援制度规范,着力增强政策保障能力。各级法援机构将在年内建成一批规范化服务窗口,创建达标率达到85%;修订《陕西省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办法》,提高律师办案补贴标准;坚持舆情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大数据真实反映群众需求,推动政策完善。
“陕西法律援助通过明确追赶超越目标责任,采取步步为营、层层分解量化的形式,对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对考核指标进行了分值量化,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通过台账式管理,对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内容、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限进行了有效控制,做到按时间推进,按责任落实,按效果点评。”陕西省司法厅厅长乌永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