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集子里的部分文字是我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留学期间写成,写完之后即发在了我的博客上,为一些朋友现场直播了我的留美体验。这些文字新鲜而生猛,富有原始的留学生活气息,还在杂志上连载过,我至今读起来仍觉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欢畅的惆怅的悠长的歌唱的岁月,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一脸稚气奔赴美国的我和诗化了悲哀送我离开千里之外的你。
在我写过的跟留美这段不平凡的日子有关的文字中,虽然最令我激动的仍然是我在美国时匆匆写就的那些文章,它们是那么的生动新鲜,就像当时拍下的一幅幅精美的照片,画面清晰、色彩亮丽,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月亮、当时的表情和当时的心情。但我更看重在回国后几年中通过回忆慢慢写成的文章,这些文章宛如经过了构思与沉淀的山水画,融入了更多的思考、气韵和生命。
而这两种文章,都收在了这本小集子里。
在美国小镇的留学生涯是孤独的,但又是空灵的;是繁忙的,但又是充实的。唯有孤独和空灵,心无挂碍,和世俗暂时绝缘,思想才能在静穆中吐露光华,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都是因留学的孤独岁月有感而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宁静的小镇求知与问道,印第安纳的一山一水,布鲁明顿的一草一木,法学院的一桌一椅,都各得其所,都有了生命,都在与我做无言的对话,都可以成为诗意的文章。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小镇的宁静,从而使我的艺术之心变得空灵,心中能装下更悠远的天地,我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感受,没有那么多的回忆,更写不出那么多的文字。
美国法学院的留学生活又是繁忙的。繁重的课业与紧张的考试,对英美法系判例法的逐步理解,对法学院课堂上苏格拉底教学方式的全新适应,不得不面对的“刚刚进来却又面临即将毕业”的LLM困境,对自己英文水平的重新认识与全面提升,对美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给我无时不在的比较与反思……“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过得繁忙而充实,感到“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在诗情画意的空灵与刀光剑影的充实的夹击中,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感受与思考。如果想要对这段日子作一个全面的总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感受和思考慢慢写下来。于是就有了这些文章和这本书。
这些文章是我的亲身经历,经过了我的思维提炼和回忆沉淀,凝聚了我的理想情感和审美理念,融入了我的心灵观照和生命体验,最后才形成文字付诸纸面。这些文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国游记,留学日记和生活回忆,这是我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是我最珍视的留学印记,也是我所理解的留学的意义。
我把我唱给你听,且听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