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泉改造后
还没走进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远远就能看见一根乌木伫立在村口。走进后,水清色碧、小桥流水般的风景映入眼帘。这里是清流镇乌木泉湿地公园项目,2017年5月投用。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中人依泉而居,直接饮用乌木泉水已有数百年历史。清流镇对其泉水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开发后,原本的乌木泉就化身为一个集亲水体验、赏花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憩地。
“长寿村”打造乌木泉湿地公园
记者了解到,新都区清流镇对乌木泉的保护性利用开发早从2014年年初就已开始。位于翠云村的乌木泉,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堰塘内泉眼众多,常年水深1—3米。由于水质甘甜,周围群众一直在此用水桶挑回家饮用。
新都区清流镇统筹办副主任彭勇告诉成都晚报记者,由于活体水域面积小,乌木泉长期以来只承担了饮用水功能,水系功能开发不够全面。2014年年初,清流镇对其进行保护、利用,面积扩建到600平方米,使其蓄水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对周边几百亩农田进行灌溉。去年12月,清流镇围绕“艾芜、梨花、泉水”特色资源,在乌木泉原有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一个湿地公园。
据悉,该项目分两期进行打造,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完工。彭勇告诉记者,目前乌木泉湿地公园还处于建设的初步阶段,下一步将进行二期开发,在更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在满足农田灌溉的同时,形成“清泉流水”自然美景。
四处泉水已形成初步保护性恢复
清流镇另一个泉水资源——黄龙泉,同样是在增强灌溉功能的同时,进行了景观打造。据该区域负责人、成都市森塘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兴国介绍,黄龙泉原本面积较小,去年年底开始打造,扩建为蓄水池,于今年5月完工。“以前没有蓄水池的时候,大量泉水就白白流走了。现在增加蓄水功能,能把涌出来的泉水存储下来,在农田需要的时候用于灌溉。” 陈兴国告诉记者,此前黄龙泉泉水仅能满足黄龙村内200多亩梨园灌溉,“现在能满足周边上千亩梨园的灌溉。”
乌木泉、黄龙泉的保护、开发,是清流镇泉水资源保护性恢复的其中一部分。据彭勇介绍,2013年上半年清流镇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镇域内共有大小泉眼10处,总出水量为15立方米/小时,年总出水量为13.14万立方米,结合清流镇上游彭州市的梅花泉和石灰塘泉等,年均泉水灌溉面积约6200亩。
由于长期以来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甚至部分泉水区域出现了淤堵现象。2014年初,清流镇启动了对泉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同时对一些历史名泉进行抢救性保护。“目前,乌木泉、黄龙泉、双车坊泉、石灰塘泉四处已经形成初步保护性恢复,初见成效。在清流镇创建3A级景区之后,还会陆续对剩余泉水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清流镇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艾芜就出生在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