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试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新模式——
□黄智薇 本报记者 郭静雯
“兔子的脑袋涂什么颜色好呢?”8月15日,资阳市雁江区凤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十多个老人正在画画,这里的老年人每天都能享受到跳舞、棋牌、书法、手工、用餐、护理等多种服务。
让日间照料中心做到名副其实,是因为今年3月,资阳市出台的一项政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试点资金补助办法(2017—2019)》,实行补贴多少与运营情况挂钩的新模式,并在雁江区选取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试点,凤岭社区正是其一。
发放补贴不再搞一刀切,而是搞得好才能领得多,这为不少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资阳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该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74.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08%。为了减轻养老压力,2011年起由资阳市民政局主导,在全市范围内鼓励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政府为其提供一次性补贴10万元。这样一来,老年人白天就可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不管运营得好不好,只要建中心就能领补贴,这种‘定额补贴’的方式很难激励日间照料中心的自身造血功能,也不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雁江区雁中社区主任刘兰英介绍,雁中社区照料中心在2011年刚成立时,每天都有上百人次的老人前来体验,但好景不长。该中心半年后就收不抵支,只好减少服务内容,来的老人也减少到每天40多人次。
6年来,资阳共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4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6个。目前,多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运营风险,普遍只推出了棋牌、唱歌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而餐饮和护理等半失能老年人更迫切的需求,却由于缺少专业人员或资金,多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愿意开展。
凤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负责人吴国丽介绍,试点机构不再每年领取固定补贴,而是根据服务项目、服务人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运营情况分级领取。例如,“基本服务补助”一项的最低标准是每年服务人次达到2000人次,可领取补助3万元等。同时,针对如何界定服务人数,《办法》中也做了规定:申请开展运营补贴的日间照料中心必须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为每名老年人制发一张信息卡。每次老年人参加活动,必须实行打卡电子记录。
吴国丽粗略估算了一下,目前中心每天有五六十人参与活动,达到最低补贴标准应该不成问题。到年底前,如果开展了四项服务至少可获得补贴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