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王恩标 孙驰
黄河滩区迁建扶贫工程,是我省确定的重点扶贫攻坚工程。其中,东明县焦元乡8号村台自5月初开工以来,相继完成了耕地征用、房屋拆除、伐树迁坟等工作,正在进行村台的抽水淤沙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滩区的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匆匆赶来的郑强胜一边和记者握手,一边表示歉意。
裤腿满是尘土,眼睛布满血丝;一脸疲惫,声音沙哑,一个典型的黄河滩区农民——这是记者对东明县焦元乡武装部长、8号新村管区书记郑强胜的第一印象。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东明县焦元乡8号新村占地929亩,其中约811亩地在荆东村。村主任李敏杰说:“工作开展顺利,是村里的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
村民深受黄河水患灾害,加上焦元乡、长兴集乡已有成功探索,对于搬迁,群众积极性蛮高。但耕地被征,扒掉新房,迁走192个祖坟,还有不少饭店、车间、门市、粮点、果树地等,这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接受配合。
荆东村党员李铁锤虽有病在身,但包揽了整个家族的工作,表示坚决做好清障任务。党员李坤崇、李坤火、李坤彩等带头迁坟、卖树。党员刘建军、刘旭堂听说祖坟在规划建设的大村台范围之内,主动找到村支部,配合迁坟。党员刘旭光的祖坟搬迁一次后,因为道路拓宽,需二次迁坟。村干部都觉得难以张嘴,但他闻知后主动提出早点迁走。
8号村台的87名党员,个个就像一面旗帜,引导全村1537户实现和谐搬迁,没有一起上访事件,没有一户耽误时间,全部按时完成搬迁和拆迁任务。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新建的8号村台是2017年省重点项目,涉及荆东、荆西、荆南、汤庄4个行政村、5345人。四个村的党支部多次利用“三会一课”宣传迁建的新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引导群众真心拥护搬迁、真情支持搬迁、真切配合搬迁。
汤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汤晨杰通过事业编制招聘,被录用为乡政府副科级干部,但他仍把自己当成汤庄村党支部一员,和大伙并肩战斗。现任党支部书记汤宪灵得知荆东村迁坟没有土地,动员村民划一块地,集中安置荆东村的坟墓。荆南村党支部委员黄迁伟,让荆东村的3座坟墓迁移到自己的耕地内。
荆东村两委成员李敏杰、陈彦宾、李彦斌、李存方等知道任务重,凡事超前谋划。村头有一新建的饭店,是刚刚成家的陈建标借钱建起来的。听说要拆迁,小陈委屈地哭了。他的伯父、支部副书记陈彦宾主动站出来说缺人有人,缺钱有钱,必须第一个搬走。
在整个征地搬迁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没给上级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公道正派的干事原则,雷厉风行的干部作风,让这些党员历练了自己,提升了党性,发挥了堡垒作用。
一个党委一个核心
焦元乡党委书记张建国、乡长潘成佩都到焦元乡时间不久。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局面,他们很快进入角色。成立一线指挥部,将党委会开在指挥部上,形成强大的凝聚核心。
“建国晒黑了。”在一次座谈会上,县委书记魏琳的一句话,让张建国感到温暖。负责10个村台的各管区书记,带头深入滩区群众家中走访座谈,摸实情、查实底,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建立搬迁群众基础信息档案。
“白天一身土,晚上一身汗,两眼像猴腚,手机常没电。”有人给指挥部成员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实行一线工作法,书记、乡长亲临现场,其他科级干部挂靠一线,做到现场落实上级部署,现场解决各种问题,现场给群众解答疑惑,吹响搬迁攻坚的“集结号”。
“党员讲党性,领导讲奉献。依托党建促迁建,通过迁建提升党建,是两学一做的活学活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