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卫8月19日消息(记者刘飞郭长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驼铃叮当,驼队在沙坡上排成一条线,慢步前行。这里是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宁夏中卫沙坡头的沙漠区。长河落日,黄河在这里拐出一个S型;大漠孤烟,腾格里沙漠给中卫人刮来风沙。沙漠植物的根要扎到沙层下10到20米,只为吸水。帽子、口罩、墨镜、围巾,走在沙漠里的人,全副武装。在沙漠里牵骆驼的人一天下来,要喝掉4升水,水分,随汗水蒸发。
“回家上炕,哪都是沙子,有时候有个车都过去不。”从小住沙漠旁黄河边,童建和过去在沙漠区拉骆驼,生活中一直有腾格里沙漠风沙吹进,“开春风沙比较大,尤其是我们村的沙漠,我们家半手拉车的沙子。从这一直到后面,全部都是沙漠,以前都没人要。最便宜的时候一亩地20元、10元都没人要,不过现在也升值了,抢都抢不上了。”
治沙几十年,草方格是中卫人抵御风沙蔓延的阵型。废弃麦草一束束铺就方格状的四边,再用铁锹把它们插进沙里,留麦草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立在沙子外。麦草就这样钉在了沙上。
草方格形成沙障,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有利于后续固沙植物的存活。
治沙站研究人员介绍:“虽然这边植物也能长,那边也行,但是明显扎过草方格的效果要比这边(没有扎)的要好,流沙你看看,而且其他植物的定居,这边要好得多。”
除了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外,沙漠本不是敌人。
靠着沙坡头,中卫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如今,中卫市和沙漠有关的景点就有4个。
在沙坡头景区,歌曲爸爸去哪儿现在成了不少工作人员的手机铃声。近几年,这里承接过多个综艺节目的拍摄,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吃起了这碗饭。童建和说,搬下来那时旅游区就开了,这边有的种地,还去景区,“80%我们村都在景区,谁家都有,不是拉骆驼就是划羊皮筏子、开快艇、摆小摊。人们意识到旅游来的钱快,就搞旅游了。4、5点钟就敲门叫客人,到小沙漠看日出去。心情不一样,就感到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