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小萍成利军
源于山西的沁河劈开太行山,一路穿越,在济源市五龙口镇的太行山最后一段峡谷处,被省重点工程河口村水库拦成了一泓碧水。工程建设者从前期规划到中期施工再到后期防治,坚持将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永久与临时相结合、工程与文化相结合、环境与景观相结合、功能与信息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绿脉、水脉、文脉与当地自然、文化、环境的全面融合。
大坝变身文化长廊
河口村水库的大坝在彰显其防洪供水功能的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浓郁水利色彩的文化长廊。
8月16日,站在大坝北部坝肩,旁边依山而建的一个大型浮雕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大禹、李冰、贾鲁等我国治水史上的名人雕像及其简介,向人们诉说着人类征服水患、变害为利的壮举。
龙潭夜月、天坛倒影、沁口清风、西湖夜雨等历史上跟水相关的“济源美景”,以浮雕的形式巧妙地镶嵌于大坝一侧的防浪墙上。河口村水库建管局副局长严实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景都跟水相关,所以要爱水节水惜水。
坝顶平台排列着三个精致的雕塑,分别是大禹治水时用的锸、愚公移山时用的镐和鲁班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鲁班锁”,分别寓意水利人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大坝南部坝肩的一座“沁河魂”巨型雕塑,则是整个大坝上的亮点:一条由浪花变身而成的巨龙,从“H”造型的太行山中腾空而起,在背后黛蓝色的太行山映衬下,更显气势磅礴。
弃渣场变身百果园
河口村水库旁边有一个大型果园,寿桃、苹果、核桃、石榴、黑梨等分片种植,浓浓的果香不时扑鼻而来。严实对记者说:“这里原来是个山沟,工程产生的大量渣料堆弃到这里以后把山沟给填平了,我们因地制宜,在上面覆上土之后,将弃渣场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百果园。”
记者看到,在河口村水库的每一个角落,类似这样的“绿色行动”比比皆是。
据介绍,在主体工程施工时,因为大坝及各主要建筑物施工周期长,临时堆渣松散,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河口村水库建管局就将所有的渣场、取土场全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拦挡和绿植覆盖,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水土流失。
河口村水库工程的建设者,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历经10年,水库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9.55%、林草覆盖率达64.89%,漫步其间,流水潺潺、曲径通幽,不仅四季有景,而且处处可见水文化元素。绿色生态的融入,使河口村水库丰韵多姿、顾盼流彩。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