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宋磊 夏琼
杨汉军同志牺牲了,江汉区民族街和平社区的干部群众很震惊,很惋惜。
今年3月28日,杨汉军曾以普通干部身份来这个老旧社区暗访,调研“红色物业”推进可行性。
1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这个社区,寻访杨汉军足迹。
“他问情况很细致,很在点。我能感觉,他绝不是第一次下基层”
办公室里,社区党委书记郭利的桌上,摊着当天的《长江日报》。郭利说,社区干部正在看的是杨汉军同志事迹的报道《永远有颗狮子般的进取心——追忆杨汉军同志》。看着报纸上那张亲切的面庞,她又回想起那个令她难忘的下午,“虽然只见了一次面,但他平易近人、深入基层的作风一直留在记忆里”。
和平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是居民办事大厅,同时也是居民纳凉点。党委办公室在二楼,需爬上窄窄的楼梯到达,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挤放着6张办公桌。
3月28日下午,杨汉军就是在这个小办公室里,与郭利等社区工作者攀谈,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那天下午2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要来社区开个证明,不知道方位,我就告诉了他”,郭利说。下午3点不到,一位身穿灰色茄克的中年人,来到社区党委办公室,边走边察看,说:“你们这办公条件挺艰苦的啊。”
他一开始没谈工作,只是问,你什么时候来的?工作几年了?工资收入怎么样?“蛮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我当时根本没想到,来的竟是市委组织部长”。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没有听说‘红色物业’?”随着谈话深入,杨汉军渐渐切入正题。听到大家都答得上来,杨汉军面露欣慰的神情。
他还提出看看工作台账。当他得知,社区本来有191名党员,但因小区太老旧,外迁外出者不少,他便建议郭利:党建工作要做细,要细化对每个党员的服务工作,关心党员群众疾苦。
谈了一个多小时,中年人接到一个电话,起身告辞。他对郭利说:“我是市委组织部的杨汉军,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反映。”
郭利告诉记者,她当时以为对方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但直觉告诉她:“他绝不是第一次下基层,他提的问题很在点,切中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