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珠农一家在珍珠收获的季节围在一起开贝取珠的场景在营盘随处可见(左图)。 但如今,插核的情景只有在养殖场里偶尔才能见到(右图)。
本报记者 韦继川 通讯员 陈传栋 文/图
南珠是北海市一张靓丽的名片。然而,几经沧桑,如今的南珠产业从辉煌跌入低谷,让不少业内人士扼腕叹息。
最近,北海市提出实施振兴南珠产业战略,一时间成为业界乃至当地市民热议话题。一个大产业急剧萎缩,南珠还能重现辉煌吗?
茫茫“珠海”寻南珠
“我应该是较早在淘宝上开珍珠店的吧。”从大连到北海定居已经快20年的董先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淘宝”经历。初到北海,当时感觉是“珠宝店多过米店”,只是少有人在网上开店。几年下来,他赚了不少。“因为南珠的品牌是杠杠的。”他说,现在打着“南珠”牌的店面、商场虽然不少,但遗憾的是有“鱼目混珠”之嫌。
为验证董先生的话,记者来到北海市云南路的大型珍珠批发市场一探究竟。
“今年南珠的收成如何?”记者问。
“收成?”在一家南珠专柜前,被记者询问的刘姓商家一脸疑惑。
“你们自己不产珍珠吗?”
“这个嘛,很少了。”他有点尴尬地说,“我们家以前养过珍珠,那是父母那一代人的事情了。”他说,自己虽然是土生土长南珠原产地营盘人,可也没养过一天的珍珠。现在这个商铺,是父母以前用养珠收入投资的。
记者注意到,二楼偌大的卖场里,珍珠品种倒是琳琅满目,南洋珠、大溪地黑珍珠、马贝珠、巴洛克珍珠,这些珍珠大都产自澳洲、菲律宾、印尼,甚至是法属波利尼亚,还有主要产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淡水珠。显然,“舶来品”充当了这里的主角。
刘先生拿出一串“舶来品”海水珍珠说道,同样规格的南珠很难找出与其相媲美的珠层厚度、光泽度、圆润度。“根本就卖不起价。”难怪这里的南珠大都只当“配角”了。
随后,记者先后到北部湾东路、北部湾广场等几家有点名气的店铺,发现情况大同小异。
“今非昔比,南珠名声还在但产量少,这种情况已有好些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坦言,南珠养殖最好的时期年产10吨左右,“现在有百把公斤就很不错了。”他介绍,原产地工业开发、生产和生活污染,还有品种老化、技术落后、人工成本高等,是导致整个产业萎靡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