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与力量,创新平台与方式去传承与表达,让中小学生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
今年9月,我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大幅度增加的事情一经报道,立马引起热议。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样的事情就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但也有人反对,他们认为不少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文化积淀尚浅,未必能理解古诗文的奥秘与内涵,有时候就算是强行背诵,也给人囫囵吞枣之感。这两种观点,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对于中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习古诗文的事情,历来争议颇多,也是众口难调。对此,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说法,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她曾表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近年来,传统文化渐渐变热,“汉语热”“国学热”等更是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而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戏曲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为代表的一类传统文化节目,近年来也是备受关注。2017年2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斩获12.3%的高收视率圆满收官,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超过11.63亿人次,引发全民追捧古诗词的热潮。这背后所体现的,恰是国人对传统文化归位的一种期待。
期待传统文化归位,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节目的追随上,也应体现在其他方面,如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篇章。或许,中小学生无法真切体味这背后的美学韵味,但这种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篇章,初衷与立意都很好,接下来所需要的,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与力量,创新平台与方式去传承与表达,让中小学生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为推动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