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装剧:没文化真可怕
《择天记》《醉玲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近两年来,由当红明星饰演的古装剧一度霸屏。
尊重历史、合理原创应是古装剧的底线。虽然艺术真实不同于历史真实,但如果演员只是靠颜值来吸引粉丝、靠“五毛钱”特效制造玄幻场景,却枉顾历史真实断章取义甚至瞎编乱改,不仅会导致人们误读传统文化,更会对古装剧本身的发展造成伤害。
豪侠仗剑走天涯、才子佳人传佳话……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古装剧取之不尽的富矿,古装剧对传统文化的再现则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但近期的一些古装剧作品,从写错的字幕到念错的对白,再到编剧笔下错乱的史实,让我们看到有些文艺工作者的修养过浅,文化根基有待夯实。屈原姓芈,可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的父亲却说出一句:“我们屈家世代忠良。”这部剧用72集讲述屈原的一生,却连屈原姓什么也不知道。又如,当屏幕上的“殃及池鱼”写成“殃及鱼池”,“涅槃重生”写成“涅盘重生”,电视剧《楚乔传》的字幕君你还好吗?
写错字、读错字的现象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必较真,但如果多次发生在面对公众的荧屏上,就需要从业人员反思了,毕竟火爆荧屏的电视剧不少受众是青少年,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的通知》早在2011年就已发出,其中提出:“送审电视剧时,除提交以往规定材料外,还需提交《制作机构电视剧文字质量自检承诺书》一份,表明已由专人按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送审电视剧文字质量进行了检查,如因文字质量不达标受到处理,自行承担后果。”可见,用字、用语正确规范是基础,既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眼下,国学热了,文化节目热了,有些文艺工作者也确实需要补补文化课了。古装剧中,小到服饰、摆件,大到建筑、外景,都是传统文化的直观载体,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这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中。只有以工匠精神来推敲细节,才有可能出精品。文艺工作者应秉持正确的文化观念,从传统文化中取精华、去糟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不是添油加醋、胡编乱造。
净化荧屏,任重道远。期待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长出更多良心古装剧。鲁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