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敏
物理实验室、电性能实验室、光学力学实验室……8月14日,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正忙着对各类试验设备进行最后调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如今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遂宁分室即将投运,只待专家团队揭牌入驻。
近年来,一批以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借助于多类型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高端人才的持续聚集以及孵化器机构的专业服务,在遂宁经开区内得以快速成长为科技“小巨人”。目前,该园区内已发展形成33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省级科研机构20个,累计获批国家专利授权1646项。
培育科技“小巨人”,遂宁经开区与企业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搭建平台
引领企业快速成长
“实验室投用后,我们的研发团队成员将超百人,而为了做到产学研无缝隙对接,紧邻的就是生产线。”站在实验室门前,英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艾克华有些激动。据了解,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英创力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达到1000余万元。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不容小觑:常年出口韩国、美国、德国等国际市场,还进入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采购名单。
专注LED照明的遂宁联凯科技,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轻工业部重点实验室”,对产品适应宽幅电压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顺利打开潜力广阔的非洲市场;通过与四川大学的联合研发,遂宁珠峰药业推出的肝癌疫苗和通用型癌症疫苗两种国家一类新药,专利申请已获授权……
尽管这些企业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但却走出了同一个轨迹——主动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资源等优势,引进重大科研平台、广泛展开高层次科研合作,推动企业向科技“小巨人”成长。
企业主动发力,园区也加紧跟进。据了解,遂宁经开区通过积极搭建多个共享科研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强动力。其中,通过“西南科技大学—遂宁工业技术转移中心”的搭建,成功引进了164名各类专家人才;借助四川石墨烯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落地,在实现石墨烯领域前沿研究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园区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零距离”科研帮扶。